首页 > 文章详情

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策略与成效——以贵州省麻江县H村蓝靛瑶枫脂染技艺为例

作者:
刘郁 刘忠雨 唐莉萍
出版日期:
2019年2月
报告页数:
14页
报告字数:
12912字
所属图书:
政府治理评论 第4卷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随着中国处于中坚力量的农村青年群体大多选择外出打工挣钱,自给自足的农村面临空心化危机,沿袭千年的宝贵传统智慧正在逐渐衰退和流失。如何将少数民族乡土知识技能同民族文化保护及生计改善相结合,成为少数民族村寨发展和走出贫困的核心问题。白兴瑶寨村民为发展经济走出贫困、保护当地少数民族文化和村落文化,从自身条件出发进行了一系列改善举措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本文通过白兴瑶寨的案例总结了贵州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创新思路:一是乡村振兴过程中农民主体性思路,二是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思路,三是少数民族地区反贫困思路,四是社会治理思路。由此得出了物质丰富与精神丰富并存、经济发展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并重、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三个方面的社会学思考。

关键词:

民族文化乡村振兴枫脂染技艺生计改善

作者简介:

刘郁:刘郁,女,贵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心理学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刘忠雨:刘忠雨,女,贵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7级社会学专业硕士;

唐莉萍:唐莉萍,贵州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西方哲学。

文章目录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H村蓝靛瑶枫脂染技艺对村民生计改善的策略
  • (一)建立公共发展基金,对相关金融知识进行培训和管理
  • (二)少数民族妇女参与市场发展
  • (三)增加手工艺规模和染料产能
  • (四)丰富产品开发设计,积极拓展营销渠道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H村蓝靛瑶枫脂染技艺对村民生计改善的成效
  • (一)村民家庭收入增加促进了生计改善
  • (二)促进了妇女地位的提升
  • (三)促进了乡村组织和市场能力建设
  • (四)促进了手工艺传承和文化自信
贵州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创新思路及社会学思考
  • (一)贵州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四个创新思路
  • (二)贵州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社会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