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中国农村学生的教育机会变化
作者:
凡勇昆
出版日期:
2018年12月
报告页数:
62页
报告字数:
50686字
所属图书:
中国农村教育:政策与发展(1978~2018)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12.277-338
摘要: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社会和城乡关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中国教育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然而,由各种因素导致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存在,农村学生的弱势地位和面貌并没有得到根本改观,留守儿童、随迁子女、贫困儿童、单亲儿童等弱势群体抵抗风险的能力依然不强,控辍保学任务依然严峻,“乡村弱”和“城镇挤”问题依然存在,补短板、兜底线工作依然关键。面向未来,我国应该继续致力于贫困地区的农村学生教育机会平等问题,坚持实施面向农村的弱势补偿政策理念,力争让每一个农村孩子都有出彩人生。
关键词:
教育机会
政策变迁
代际传递
中国农村学生
教育梦
作者简介:
凡勇昆:
相关报告
贵州省瓮安第六中学--志智双扶梦下的瓮安之路(2018~2020)
结构性贫困与贫困的代际传递
让家庭内在的力量生长出来——家庭教育生态贫困问题及其帮扶思路
教育精准扶贫:让家庭内在的力量生长出来——“家庭教育生态贫困”问题及其帮扶思路
中国城市贫困代际传递现状和政策干预
谁能进入体制内?——单位制的分化与单位地位的“蜂窝式”再生产
暂时贫困、长期贫困与代际传递
彝族贫困代际传递及其影响因素
解决彝族贫困的具体建议
2009年北京市教育机会公平配置的政策分析
文章目录
农村学生教育机会的政策变迁
(一)1978~2000年:保障农村学生基本就近入学权利和升学需求,保学措施非常有限
(二)2001~2009年:农村学生入学机会更加平等,对农村学生的倾斜政策开始出现
(三)2010~2018年:农村学生平等入学、升学机会得到有效保障,保学措施持续发力,走向更加公平的新时代
我国在农村教育事业发展上的基本特征和历史成就
(一)基本特征
(二)历史成就
农村学生的争议性议题
(一)就近入学还是进城择校?
(二)读书无用与读书有用?
(三)选择普通高中还是中等职业学校?
(四)寒门真的难出贵子吗?
(五)农民工子女应该留守还是流动?
(六)留守儿童是问题儿童吗?
“四不弃”并举,实现农村学生教育梦,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一)不抛弃:重视弱势群体,更要重视“最”弱势群体
(二)不放弃:重视巩固,更要重视提高
(三)不弃短取长:重视补短板,更要重视发挥优势
(四)不前功尽弃:重视无条件供给,更重视有条件自主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