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西部民族地区自发移民的反贫困之路——以宁夏银川兴泾镇X村为例

作者:
杨永芳
出版日期:
2018年12月
报告页数:
32页
报告字数:
21300字
所属图书:
自发移民与社会治理——宁夏的实践和经验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贫困是人类历史上恒久的社会现象。贫困的本义应当是缺乏最基本的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生存资源。随着社会发展,贫困的概念也在不断演化和延伸。2001年世界银行指出,贫困是由于一些家庭或群体缺乏足够的资源去获得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或者说贫困是一些群体缺乏达到社会最低生活水平的能力,不仅表明这些人群的收入和消费处于较低的状态,也意味着这些人群严重缺乏接受教育的机会,还伴随自身及家庭成员的营养不良、健康状况差等问题。70427223对此定义,英国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和菲利普·萨顿解释说:“人们认为,对于相同年龄和体格的所有人来说,不管他们生活在什么地方,人类生存的标准基本上一样。在这个世界的任何地方的任何人,如果他或她处于这个普遍标准之下的话,就可以说是生活在绝对贫困之中。”70427224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中国大多数人口都生活在贫困之中。即使到了1978年,中国仍有6亿人左右的贫困人口,至少有40%~50%的人群处于贫困状态。70427225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开始了由政府主导的大规模减贫活动,即“扶贫开发”战略。30多年的扶贫开发已使农村贫困人口减少了6亿多人,成为全球首个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贫困人口比例减半的国家。到2015年底,中国的贫困人口还有7000万人之多。70427226在中国大规模扶贫开发的过程中,出现了自发移民这一特殊的与贫困做斗争的群体,他们因贫困而采取了举家迁移的策略,因迁移而彻底改变了生活的轨迹,走上了摆脱贫困之路。本章通过揭示自发移民迁移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试图概括自发移民迁移的机制和制度条件,以探讨自发移民的迁移与区域反贫困之间的内在联系。

关键词:

西部民族地区自发移民反贫困之路宁夏银川兴泾镇X村

作者简介:

杨永芳:(1969.12 ~)女,甘肃省民勤县人;宁夏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宁夏社会学会秘书长;主要研究方向为移民与贫困问题、社会发展与社会政策、社会保障、乡村振兴、社会治理等。1992年毕业于上海大学社会学系,1992~2002年在中国盐业总公司内蒙古吉盐化集团公司从事行政管理工作,2002年6月通过招考进入宁夏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法学研究所从事社会学研究,2005年8月~2006年7 月在北京大学社会学系进修。主持并完成一项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主持并完成两项自治区社科基金项目,主持参与多项委托课题、院级重大现实问题课题。在各类报纸杂志发表论文60多篇。论文获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论文三等奖,研究报告获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二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三等奖。

文章目录
第一节 区域贫困和区域差别
  • 宁夏中南部地区的贫困成为自发移民迁移的推动力
  • 宁夏北部川区对贫困人口有很强的吸引力
第二节 贫困地区农民自发迁移的机制
  • 迁徙的动力:摆脱贫困
  • 迁移的制度性条件
  • 人口迁移大潮中的自发移民
第三节 自发移民反贫困行动的调查分析
  • 搬迁的动机和搬迁前后谋生方式的变化
  • 最近一年的收入和支出
第四节 自发移民对区域反贫困的意义和价值
  • 自发移民的基本特征和与政策性移民的共生关系
  • 自发移民对区域反贫困的意义和价值
第五节 本章小结和讨论
  • 自发移民的迁徙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促成的
  • 举家迁徙表现了奋斗精神
  • 历史地看待土地有偿转让现象
  • 自发移民的迁徙活动具有反贫困的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