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中国青年社会保障四十年

作者:
徐明
出版日期:
2019年3月
报告页数:
27页
报告字数:
20493字
所属图书:
中国青年发展(1978~2018)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从国家“社会保障十二五”规划实施以来,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得到巨大推动和发展,逐渐建成覆盖面广、保障全的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深入推进,青年的社会保障问题逐渐成为影响和制约青年发展的主要问题。青年群体虽具有较高的创新内驱力和创造财富的能力,可是其社会保障方面仍然存在内部发展不均衡、社会保障覆盖面小等现实问题。应不断推动青年社会保障的发展,制定青年社会保障的顶层设计总体方案,以基本社会保险建设为主,加强不同青年群体的社会福利、社会救助体系的建设,努力构建覆盖面广、针对性强、协调性好的青年社会保障制度,来解决青年社会保障内部发展不均衡、缺乏长效动态监测指标体系、制度碎片化等问题。

关键词:

中国社会保障青年

作者简介:

徐明: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治理现代化与社会组织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才研究会副秘书长。康奈尔大学访问学者。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北京市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研重大课题等20余项。主要著作有《集团化管控与企业文化建设》《青年就业问题应对之道:基于公共卫生危机视角》《青年社会保障问题研究》等。近年来,在《人民日报》(理论版)、《光明日报》(理论版)、《经济日报》(理论版)、《中国行政管理》、《人口与经济》、《北京社会科学》、《人民论坛·学术前沿》、《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国青年研究》等国内外报刊发表论文与理论文章70余篇,多篇文章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

文章目录
·引言
当代青年社会保障的基本情况
  • (一)青年群体对社会保障的了解程度以在职青年了解较多,在学青年次之,非在职在学的社会闲散青年了解最少
  • (二)青年群体对社会保障的参与程度与了解程度高度相关,以在职青年对社会保障的参与度较高,在学青年次之,非在职在学的社会闲散青年最低
  • (三)青年群体对社会保障的满意程度普遍不高,无论是在职青年、在学青年还是社会闲散青年,而社会闲散青年对社会保障的满意度最低
当代青年社会保障的特点
  • (一)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不断完善,青年社会保险参保率明显增高
  • (二)不同青年群体的社会保障差异性明显,在职青年社会保障较完善
  • (三)特殊青年群体的社会保障机制不断健全和完善,青年创业者、青年农民工和大学生等群体社会保障日益受到关注
  • (四)青年社会保障发展方向趋向合理,教育、住房、就业保障成为现今关注的焦点
当代青年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 (一)缺乏对青年社会保障发展的顶层设计,需要相关部门有序推进
  • (二)缺乏有针对性的青年社会保障政策
  • (三)青年社会保障制度碎片化,与其他政策之间衔接不畅,严重影响制度公平性和权益公平性
  • (四)青年社会保障管理体制不顺,经办管理资源重复配置、效率低下
  • (五)青年社会保障动态监测指标体系尚不健全
  • (六)青年群体内部社会保障发展不均衡
  • (七)特殊青年群体的社会保障需要被关注
解决当代青年社会保障问题的对策建议
  • (一)坚持“整体推进、协同联动”的原则,推动针对青年的社会保障顶层设计方案尽快出炉
  • (二)借鉴国际经验,构建针对性的青年社会保障政策和制度,引导舆论,给予青年群体安全预期
  • (三)加强制度整合,多策并举,确保青年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
  • (四)充分发挥共青团针对青年社会保障的平台枢纽功能,明确青年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适当强化政府在青年社会保障中的责任,将就业创业与社会保障制度联动
  • (五)建立专门的青年社会保障动态监测指标体系
  • (六)“守住底线、突出重点”,根据青年群体内部对社会保障的差异化需求,突出青年各群体社会保障的发展重点
  • (七)应更加关注对社会闲散青年、残疾青年等特殊群体的社会保障,发展“互联网+”青年社会保障工程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