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文明激励与制度规范——生态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研究结论
作者:
出版日期:
2012年3月
报告页数:
4页
报告字数:
2669字
所属图书:
文明激励与制度规范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03.264-267
栗战书
摘要:
第一,进一步收集、整理国内外研究文献与实践发展成果,将研究的着眼点集中到发展的可持续性能力提升的机制研究上来。
关键词:
自然生态
文明激励
生态共有信念体系
自然耦合
人类生产
作者简介:
相关报告
文明激励与制度规范的案例研究
文明激励与制度规范的历史分析
河南省自然生态和农村环境保护现状分析与对策
朝阳村基本情况介绍及致贫因素分析
《福斯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导论
文章目录
主要结论
1.生态共有信念体系是文明激励与制度规范的思想基础,起到引领与导航作用
2.古代埃及、两河流域及中国文明,表现出人类农业生产与自然生态之间不同的关系,但总体上是人类从属于自然,实现了人类生产与自然生态的互利共生。
3.面对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极端气候日益增加、自然灾害频发等问题,人类开始反思人为因素对气候造成的影响,尽管学术界对气候变化的原因争论不休,但是国际社会已经对此达成共识:由人类活动造成气候变化,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温室气体排放。
4.案例评价结果
5.推进生态文明的机制耦合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创新点与不足
1.创新点
2.研究不足
·
研究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