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生态文明建设的立法保障

作者:
刘永红
出版日期:
2019年8月
报告页数:
26页
报告字数:
21331字
所属图书:
生态文明建设的法治保障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生态文明建设的道路是曲折但又向前发展的,在这条坎坷的路上,法治文明的建设又为生态文明的实现提供坚实有力的法律支撑。法律是文明的产物,同时也是维系文明和促进文明的一种手段。①因此,法治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提和保障。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离不开生态文明的立法建设,执法司法人员文明执法和司法都离不开统一协调、科学、可操作的法律体系。所以,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立法,提高立法质量,是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关键词:

生态文明立法保障生态文明建设法治

作者简介:

刘永红:四川苍溪县人,西华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历任西华师范大学法学院院长、书记等职务,现任西华师范大学法学研究所所长,兼任四川省法理学学会副会长、四川省法学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四川省法学会常务理事等职务。主要从事法理学、西方法律思想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出版专著八部,在各级期刊发表论文八十余篇,主持完成省部级课题三项、省教育厅重点课题四项,曾获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三等奖等奖项。

文章目录
第一节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立法发展与成就
  •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立法的萌芽阶段(20世纪70年代初到90年代初)
  •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立法的初步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到21世纪初)
  •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立法的快速发展阶段(2002年党的十六大到2012年党的十八大)
  •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立法的现状(2012年党的十八大至今)
第二节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立法理念
  • 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理念
  • 预防优先、源头保护与生态修复相结合理念
  • 严惩污染与鼓励保护相结合理念
  • 全社会共同参与立法理念
第三节 我国生态文明立法的不足与缺陷
  • 生态立法地位偏低,受重视度低
  • 立法内容不健全,缺乏系统性
  • 立法内容滞后,缺乏前瞻性
  • 立法内容过于抽象,缺乏可操作性
第四节 完善我国生态文明立法,提高立法质量
  • 增强生态立法理念的科学性
  • 提高生态立法的基础性地位
  • 完善立法内容,提升立法的科学性
  • 积极学习国外生态立法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