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民间组织倡导有效性研究

作者:
刘海英 LiuHaiying
出版日期:
2016年6月
报告页数:
28页
报告字数:
24008字
所属图书:
中国第三部门研究 第十一卷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中国在过去30多年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面临大量的社会问题和巨大的转型压力。新的30年所开启的社会改革进程,需要多方参与,实现社会共同治理,其中民间组织是不可或缺的参与者。提高民间组织倡导和参与治理的专业能力是实现社会共同治理的前提之一。民间组织倡导是不同群体在变迁的中国社会空间中为争取各自权利而开展的一种非暴力的活动方式和过程。民间组织在推动社会变革的基本共识之下,存在着基于不同阶层、不同理论基础之上的倡导差异,这种差异体现在群体、理念、目标、策略和手段等方面。通过研究发现,中国民间组织大部分还处在一般公民参与的最初阶段。为了提高倡导的有效性,应建设强有力的支持网络;重视和梳理已有的经验,提升倡导的专业性和有效性;行业也需要开展务虚讨论,重视思想、理论资源的影响和作用。

关键词:

民间组织倡导有效性形式库阶层与权利结构

作者简介:

刘海英:刘海英,中国人民大学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农村发展(农村合作金融)、民间组织与治理,感谢中国发展简报团队在原报告及本文调研、写作中的支持。王静、陈颖菱承担研究助理的工作,王静制作图表,梁晓燕、曲栋、付涛审阅。

LiuHaiying:

文章目录
·问题的提出
文献综述与研究方法
  • (一)倡导的概念及要素
  • (二)倡导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民间组织倡导的有效性分析
  • (一)案例选取的说明
  • (二)倡导的有效性
倡导形式库的运用及对有效性的影响
  • (一)面向公众的倡导形式库
  • (二)倡导主体与倡导形式库的关系
合作、对抗与博弈 多样化的倡导形式
  • (一)针对倡导对象的倡导形式
  • (二)合作、对抗与博弈 多样化的倡导形式分析
·影响倡导有效性的阶层和交叉利益群体因素
结论与提高有效倡导的建议
  • (一)民间组织的现状和应对现实问题的能力
  • (二)对未来提升倡导有效性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