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长城-天山走廊”上的国家记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的区域性道路

作者:
黄达远
出版日期:
2018年10月
报告页数:
15页
报告字数:
12134字
所属图书:
从河西走廊看中国——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的区域经验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1950年的秋天,我和一些青年同志到新疆南部的维吾尔族农村进行社会调查,一天我在疏勒县的一个茶馆里吃茶,碰到了几个维吾尔族青年正在用维吾尔语讲《三国演义》中的故事,好奇心使我同他们攀谈了起来,得知他们祖上的男方都是在疏勒城外八个屯子屯田的汉族士兵,祖上的女方都是当地维吾尔族妇女。他们约我到他们的家里做客,我在他们的家里看到,他们的家庭生活和南疆的其他维吾尔族农民的家庭生活完全一样。如果还有一点不同的话,就是我在他们的家里看到了用汉文写的神主牌位,这只能算是汉族祖先崇拜的一点遗物。1877年清军和新疆各族人民赶走阿古柏这帮外国侵略势力后,驻疏勒的清朝军队在城外屯田,距我在疏勒县调查时仅七十来年,可见这些屯田的汉族士兵融合于维吾尔族的速度是很快的。

关键词:

作者简介:

黄达远:

文章目录
·“长城-天山”内外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生存空间
·“长城-天山走廊”的形成与民族间的交流、互动
·“长城-天山走廊”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生成的区域性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