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滇西边境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扶贫开发工作出现困境与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作者:
李洁超
出版日期:
2018年6月
报告页数:
24页
报告字数:
20906字
所属图书:
滇西边境山区扶贫开发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06.94-117
李洁超
摘要:
近30多年来,在党中央和各级政府的领导下,滇西边境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扶贫开发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少数民族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制约该地区扶贫开发工作进一步推进的种种困难、问题和矛盾依然存在。只有充分重视并深入研究这些困难、问题和矛盾,才能找到其症结所在,才能为新阶段的扶贫开发事业找到正确的方法、对策和路径,从而不断将该地区的扶贫开发事业推向前进,最终实现滇西边境地区各民族的共同富裕、共同繁荣和共同发展。
关键词:
贫困地区
地理环境
文化教育
经济原因
作者简介:
李洁超:
法学博士,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民族理论专业。现为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研究。
相关报告
凤凰村的文化教育
大仓村概况
青海省小岛文化教育发展基地外语培训学院案例(1996~2014)
农民工文化教育现状与分析
狱方定制的教育活动
银达村文化的起源与变迁
清王朝对湘黔“苗疆”的管控与开发——基于政区治所的历史人类学分析
武陵山片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然生态
北京市大兴区柳村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概述
赵村:田野工作地点的概述
文章目录
第一节 地理环境原因分析
地形地貌原因
自然气候原因
第二节 经济原因分析
经济功能不完善
城镇化进程中制约因素多
第三节 文化教育原因分析
制约民族文化发展的因素
制约民族教育发展的不利因素
第四节 扶贫开发机制原因分析
扶贫开发工作机制上的一些缺陷
扶贫开发政策执行者的素质参差不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