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志愿服务的法律保障

作者:
上海市志愿者协会 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 上海市志愿服务公益基金会
出版日期:
2018年6月
报告页数:
13页
报告字数:
6670字
所属图书:
志愿心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都认为志愿者是热情奉献、不图回报的活雷锋。但志愿者也不是钢铁侠,尤其在从事野外搜救、灾难救援、赛事服务等志愿活动时,意外随时可能发生,这表明风险具有不可预知性、突发性和普遍性等特征。无论志愿者存在哪种风险,只要风险存在,就会限制志愿服务的推广,也会导致志愿者既流汗又流泪的现象。例如,某市一名搜救志愿者李某在一次进山搜救“驴友”时摔伤,医药费2万多元,而当他向搜救队申请工伤赔偿时,却遭到拒绝。类似志愿者在志愿活动中负伤甚至发生纠纷的案例在近几年屡屡出现,“不能让志愿者流汗再流泪”逐步成为一种共识。因此就要解决志愿者的后顾之忧,消除志愿者的顾虑,为志愿者提供应有的权益保障,使他们轻装上阵。《志愿服务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于2017年12月1日起施行。《条例》是我国第一部全国性的志愿服务法规,既是我国过去志愿服务发展经验的升华,又为未来的志愿服务工作指引了方向。《条例》的发布和施行是我国志愿服务领域的一件大事。本文在介绍国内外志愿服务保障情况的基础上,尝试总结《条例》的理论创新和重大贡献,以帮助志愿者更深入地理解《条例》的精髓。
关键词:

志愿服务志愿者保障志愿服务条例志愿服务事业发展

作者简介:

上海市志愿者协会:上海市志愿者协会成立于1997年7月27日,由上海志愿者自愿组成的联合性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业务主管单位是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上海市志愿者协会踊跃参与重大事件、重大活动。1997年10月,率先全国在第八届全国运动会组委会设立志愿者部,开启了志愿者服务大型赛会的先河。之后的2001年APEC会议、2003年抗击非典、2008年汶川和2012年雅安抗震救灾等重大活动,上海市志愿者协会都组织志愿者踊跃参与,尤其是在2010上海世博会,8万名园区志愿者、10万名城市站点志愿者、近200万名城市文明志愿者成为迎接国内外游客的第一张笑脸。2014年上海市志愿者协会又出色完成亚信峰会和太湖世界文化论坛志愿服务任务。截止目前,全市共有注册志愿者超过350万人,志愿服务项目14万多个,志愿服务组织2.3万多个,市志愿者协会直属总队116支,市级志愿者服务基地122个。加入志愿者,请登录上海志愿者网:www.volunteer.sh.cn联系地址:上海市徐汇区高安路18弄20号联系电话:021-64665828

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

上海市志愿服务公益基金会:为了更好地在全市大范围、经常性和社会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开辟一条社会资金支持志愿服务和其他公益活动的新途径。在市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关心下,经市委批准,上海市社团局注册登记,上海市志愿服务公益基金会于2014年2月正式成立,至今已资助了本市500多个项目。还开展了儿童先心病筛查手术救助等大型对口扶贫工作和先进人物免费体检参观等社会回报活动。上海市志愿服务公益基金会的主要职能是为上海的志愿服务活动项目募集资金、提供资金;开展与志愿服务资金募集、使用有关的活动;资助志愿服务组织的公益活动和其他活动;资助、推进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本基金会的登记管理机关是上海市民政局,相关行业主管部门是: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上海市志愿服务公益基金会的性质属于公募基金会,从事公益性、非营利性活动,主要活动范围在中国境内。基金会资金来源主要是面向公众募捐,全市的爱心企业、个人都可以进行捐赠,也可以接受港澳台地区的捐助。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沂林路153号,电话:021-52131205。网址:http://www.scfv.cn。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多加公益

文章目录
国内外志愿者保障概况
  • 1.国内志愿者保障
  • 2.国外志愿者保障
《志愿服务条例》的立法背景
  • 1.志愿服务事业的繁荣需要一部全国性的法律来引导、规范、保障其发展
  • 2.中央高度重视志愿服务工作,立法提上日程
  • 3.部委出台的政策文件和地方志愿服务立法为起草《志愿服务条例》提供了借鉴
  • 4.志愿服务发展中的问题需要法律来解决
《志愿服务条例》的理念创新
  • 1.在国内首次从法律上明确把非正式志愿服务纳入志愿服务的范畴
  • 2.首次把其他组织纳入志愿服务的主体之中
  • 3.具体规范了志愿服务的自愿、无偿、公益三个特征
  • 4.突出了志愿服务中的平等理念
  • 5.提出了志愿服务统计制度
《条例》对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重大贡献
  • 1.宏观上确立了志愿服务管理体制
  • 2.统一了志愿服务信息系统
  • 3.规定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支持志愿服务的责任
  • 4.规定了志愿者的激励保障制度和志愿者的义务
  • 5.规范了志愿服务组织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