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从小炉匠到非遗传承人:鹤庆新华村工匠群体的角色转变与文化自觉
作者:
杨柳
出版日期:
2018年7月
报告页数:
12页
报告字数:
10529字
所属图书:
当代中国田野观察(2017)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07.262-273
国务院参事室社会调查中心
摘要:
本文认为从云南鹤庆新华村近70年的工艺发展历程来看,可以将新华村的变化归纳为人、物、景观三个层面:从小炉匠到非遗传承人的角色转换,从服务少数民族到城市生活的产品转向,从贫困落后的新华村到旅游新景观的转变。新华村工匠紧跟市场需求,在与夷方、藏区、城市精英文化的互动中,积极学习对方优势,并结合自身工艺特色,逐渐转变产品艺术风格和自身角色定位,以适应更大范围内的市场需求。新华村工匠群体的这种文化自觉意识,是促使鹤庆新华村细金工艺和整个村落欣欣向荣发展的动因。
关键词:
非遗传承人
银匠
细金工艺
作者简介:
杨柳:
博士,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通识教育学院讲师。
相关报告
安顺屯堡傩雕的传承与创新发展——以安顺市西秀区周官村为个案
安顺地戏面具造型艺术概述
贵州省九溪村调查课题组部分调查资料
文章目录
·
研究背景
小炉匠的学艺之路
1.“走夷方”:从铜匠转向银匠的工艺提升
2.进藏区:从工艺到资本的双重积累
工坊主的传艺之道
1.回村办厂:从培养学徒到反哺藏区
2.建设高校实践基地:精英文化与民间工艺的互动
非遗传承人的自觉
1.工艺美术大师的担当:从九龙壶到大型银雕屏风
2.非遗传承人的自觉:“中国传统银器文化艺术传承基地”的构想
·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