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科学家的社会公众形象:现状与变化

作者:
何光喜 赵延东 石长慧 薛姝 马缨 薛品 李强
出版日期:
2012年12月
报告页数:
16页
报告字数:
13100字
所属图书:
2013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本文利用2007年和2011年开展的两次“我国科技工作者的社会公众形象调查”数据,分析了科学家在我国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及其变化趋势。分析结果显示,科学家在我国公众中享有崇高的社会声望、社会公信力和职业吸引力。与此同时,公众心目中科学家形象的变化也表现出若干值得警惕的方面。最后文章就如何塑造更为合理的科学家公众形象提出了若干建议。
关键词:

抽样调查科学家科研人员公众形象

作者简介:

何光喜:硕士,副研究员,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科技与社会发展研究所副所长,主要研究方向为科学社会学、科技政策。

赵延东:博士,研究员,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科技与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资本与社会网络、科技与社会风险、创新社会环境等。

石长慧: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薛姝: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马缨: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科技与社会。

薛品: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民族社会研究室副研究员。

李强:(1950—2023) 著名社会学家,清华大学首批文科资深教授。曾任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系主任,后调入清华大学主持社会学系复系重建工作,担任清华大学社会学系主任、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首任院长,是新时期中国社会学学科的重要奠基人,在社会分层与流动、城镇化与城市研究、社会治理等领域作出了卓越贡献。主要著作有《社会分层与贫富差别》《农民工与中国社会分层》《社会分层十讲》《多元城镇化与中国发展》《当代中国社会分层》《新清河实验》等,共计30余部。曾荣获“全国模范教师”“北京市优秀教师”“清华大学突出贡献奖”等多项荣誉,曾兼任中国社会学会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社会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民政部政策咨询专家组顾问等职务。

文章目录
问题与数据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数据说明
主要发现
  • (一)科学家享有崇高的社会声望,社会贡献和能力才干得到公众普遍认可
  • (二)科学家具有社会公信力优势,在危机事件处理中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
  • (三)公众对科学家的印象表现出“去脸谱化”和“去崇高化”并行的趋势
  • (四)公众对我国科学家科研能力的评价积极而稳定,对科研精神和道德的评价却明显下降
  • (五)科学研究工作对多数公众仍具有吸引力,但趣味性低、艰苦程度高和“女性不宜”的职业形象降低了这种吸引力
  • (六)公众对科学家群体的了解程度仍然较低,但对科技界的负面事件的了解有所增加,新媒体在其中的作用更加突出
·结论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