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老区产业扶贫的模式探索与建议——以赣南苏区为例

作者:
李志萌 杨志诚 张宜红
出版日期:
2015年10月
报告页数:
13页
报告字数:
9641字
所属图书:
江西经济社会发展报告(2015)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扶贫开发离不开产业的发展与支撑。产业扶贫是通过一个地区的特色产业开发,形成产业链来推动区域扶贫的新模式,即围绕某种资源、产品或服务,通过经营方式、组织形式的改善、生产链条的延伸,使贫困群体逐渐摆脱贫困,产业扶贫是一个动态的持续过程。赣南苏区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也是全国贫困人口集中的地区,占江西贫困人口总数的三分之一。近年来,江西把这一区域作为扶贫开发的主战场,多措并举打好扶贫攻坚战。通过产业扶贫,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扶贫路径意义重大,即构建多元化的产业扶贫体系,实行因地因人差异化产业扶贫模式,提高产业扶贫精准化程度,使产业发展不仅带动贫困人群脱贫,而且使他们共享小康社会成果。

关键词:

产业链赣南苏区产业扶贫的模式江西老区

作者简介:

李志萌: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应用对策研究室主任,研究员,长期从事生态经济与农业经济、产业经济研究。

杨志诚:博士,现任中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权益投资部高级投资经理。

张宜红:江西省社会科学院江西发展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农业农村发展。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应用对策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农村经济。

文章目录
产业扶贫对老区发展的意义
  • (一)产业扶贫是一种“造血式”扶贫
  • (二)产业扶贫是贫困地区群众增收减贫的有效途径
  • (三)产业扶贫能挖掘当地的资源及传统优势
  • (四)产业扶贫能启发当地民智、实现可持续发展
赣南苏区发展及产业扶贫的经验模式
  • (一)赣南苏区发展及贫困地区分布
  • (二)赣南苏区特色产业及扶贫成效
  • (三)产业扶贫主要经验与模式
产业扶贫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扶贫投入的力度与产生的效果不匹配
  • (二)农业生产方式较为分散落后
  • (三)扶贫龙头企业数量不足与农业组织化程度较低
  • (四)农业发展资金不足
促进老区产业扶贫的对策建议
  • (一)立足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产业
  • (二)培植龙头企业,发展和完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
  • (三)创新产业扶贫融资模式,大力拓展融资渠道
  • (四)以科技带动产业发展,加大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力度
  • (五)实现生态扶贫与产业扶贫耦合
  • (六)由分散型扶贫向精准型扶贫、社会共同扶贫转变
  • (七)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