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非逻辑行为

作者:
〔意〕维尔弗雷多·帕累托(VilfredoPareto) 田时纲
出版日期:
2016年3月
报告页数:
16页
报告字数:
12103字
所属图书:
普通社会学纲要(修订版)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任何人类知识都是主观的,但可划分为两种:根据我们的看法,一种同事实相符并在事实中证实;另一种同某些人的认识一致。第一种可称作“客观的”,第二种可称作“主观的”。希腊海员笃信祭祀波塞冬会一路顺风,罗马人迷信求签而反对收获。我们想把这两种现象同航海活动和焚烧庄稼的行为分开。如果人们发现祭祀波塞冬使航海受益匪浅的话,祭祀的性质就需改变了。62.一些行为存在于适应目的的手段中,它们把手段同目的逻辑地连接起来;另一些行为不具有这种特性。根据客观角度或主观角度考察,这两种行为截然不同。从主观角度看,几乎所有人类行为都属于第一种:对希腊海员来说,祭祀波塞冬和划桨动作一样,都是航海的逻辑手段。然而,我们将把手段同目的逻辑地连接起来的行为称作“逻辑行为”,不仅对行为主体来说,而且就思路更为开阔(即主观地和客观地思考)的人们而言。其他行为我们称作“非逻辑行为”,但并不意味着不合逻辑。这后一种行为包括许多类。
关键词:

普通社会学非逻辑行为主观行为

作者简介:

〔意〕维尔弗雷多·帕累托(VilfredoPareto):(Vilfredo Pareto,1848—1923)意大利经济学家、社会学家,洛桑学派的主要代表之一。生于巴黎,曾就读于意大利都灵大学,后来任瑞士洛桑大学教授。著有《政治经济学教程》《政治经济学手册》《普通社会学》《社会主义体系》

田时纲:1945年4月生于天津市。哲学硕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国际葛兰西学会(International Gramsci Society)会员。多年来致力于研究现代意大利哲学,主要著作有:《悠远与凝炼——二十世纪意大利文化》(合著)、《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评传》第4卷(合著)、《〈普通社会学纲要〉导读》,主要译著有:《蒙台梭利文集》,克罗齐的《历史学的理论和历史》、《作为思想和行动的历史》、《十九世纪欧洲史》等。

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