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苏联民族关系和民族过程的特点

作者:
穆立立
出版日期:
2012年9月
报告页数:
14页
报告字数:
9322字
所属图书:
拾贝集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苏联的解体有着深刻的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的原因。然而,最后一锤定音决定这庞然大国存亡的,却是十余个加盟共和国的背向。为了能真正掂量出民族问题在苏联解体过程中所占的分量,能真正理解并切实地总结苏联 7 0 年来在解决民族问题方面的经验教训,就有必要先从苏联各民族之间存在的巨大离心力和同时并存的凝聚力谈起。而且,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要了解一个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程度,要对它的发展前景作出一个估计,也必须对于构成其凝聚力和离心力的多种因素分别加以跟踪研究,才有可能作出比较准确的结论。此外,为了真正理解民族问题在苏联解体中的重大作用,还必须看到苏联民族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特点,那就是:在联盟国家存在的 7 0 年里,民族因素在社会生活中不是淡化了,而是大大增强了。这是和苏联在发展各民族经济文化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分不开的。
关键词:

成就民族工作民族关系苏联凝聚力离心力

作者简介:

穆立立:0 祖籍吉林伊通,1934年出生于上海。1955年毕业于北京俄语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1993年开始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曾任中国民族理论学会理事和中国世界民族学会秘书长、副会长,现任该会顾问和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文化战略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期从事苏联东欧民族问题研究和欧洲民族过程研究。写有《得失兴衰七十年》《苏联民族危机探源》《东欧剧变的民族因素》等论文和《苏联演变的历史思考》《苏联民族问题的历史与现状》等论著中的有关篇章。代表作为专著《欧洲民族概论》。

文章目录
·沙俄帝国在民族关系方面的两大遗产
·苏联在民族工作中取得的巨大成就和民族因素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