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农村单身汉的形成机制

作者:
彭大松
出版日期:
2017年4月
报告页数:
43页
报告字数:
28264字
所属图书:
村落里的单身汉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本文分析了农村单身汉的成因。首先概述了江北村单身汉的年龄分布和单身原因,其次通过调查江北村人口分布得出当地单身汉问题与性别失衡有关,最后提出了农村单身汉形成机制的分析框架,包括传统文化、国家介入、国家与市场等因素,并阐述了每一种因素的影响,如传统文化塑造了农村家庭男孩生育的偏好,国家实施的计划生育政策影响了农村生育计划等。
关键词:

性别失衡婚姻问题单身汉农村男性

作者简介:

彭大松:社会学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人口、家庭与城市发展。主要从事人口流动与城市发展、性别失衡与风险治理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的研究。目前,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主持教育部课题1项、江苏省教育厅课题1项,获得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培养计划的资助。

文章目录
单身汉形成机制:一个综合性解释框架
  • 逃跑新娘
  • 单身汉的特征与类型
  • 发展一种综合性解释框架
  • 理论框架的优势
文化因素:一种隐蔽力量
  • 传统文化与男孩偏好
  • 传统文化背后的现实需求
国家力量的介入
  • 人口控制:生育政策的初衷
  • 人口结构失衡:未曾预料的后果
  • 社会变迁:人口结构失衡加剧
国家与市场:对农村男性婚姻的双重冲击
  • 政治意识形态、婚姻观念与农村男性婚姻困境
  • 城市发展、市场化与“务工潮”的兴起
  • 农村人口流动对婚姻的影响
  • 扩大的婚姻市场:福音还是梦魇?
  • 婚姻中的“城市消费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