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化迅猛发展、港澳社会加速迈向多元和开放的背景下,在“一国两制”的创造性实践中,促进年青一代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文化中国”的认同,是澳门中小学教育须承担的重要使命。回归以来,特区政府从教育制度、教育政策及经费投入等多方面,表现出对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尤其是出版了《品德与公民》教材,推出了一系列教育计划和学生活动;中小学也普遍开设了中文以及其他与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有关的历史、地理、品德与公民、音乐和视觉艺术等课程。但澳门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尚未形成完善的体系,历史、地理课程的内容存在明显缺失,传统文化经典和文言文的学习也有待加强。为此,须进一步重视整体规划,完善课程体系,加强教材建设,提升师资水平,并继续重视赴内地的参访、交流,建立校内外协调、充分利用内地教育资源的工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