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上,目前我国城乡困难人口潜在规模依然庞大,且多为老弱病残和失业人口;健康状况欠佳,医疗支出负担沉重;文化水平偏低,子女教育支出压力大。经济方面,城乡困难家庭收支水平、耐用消费品拥有情况明显低于普通居民,对政府保障性住房措施有相当依赖,家庭抚养压力大,非正式就业现象普遍。社会心态方面,城乡困难群体心理健康问题突出,在贫富问题上持强烈的个体责任观,社会公平与命运掌控感相对较弱;社会参与、社会交往意愿很高,社会信任感强,社会歧视问题在社区层面并不普遍。在政策需求与评价方面,除基本生活保障金外,城乡困难群体在医疗费减免、助学、就业帮扶等基本公共服务与救助方面有重要期盼,这也是申请低保的主要原因;医疗救助与低保相捆绑,受众评价较高,需求较大;享受教育救助的比例较小,效果评价略低。本报告建议以解决医疗、教育和临时性生活困难为重点,强化政策衔接与就业自立,完善救助对象认定和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加快建立管理精细化、形式多元化、功能更加积极的综合性社会救助体系。
贫困社会救助低保困难群体
江治强: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研究二室主任、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救助、社会福利。
王伟进:法学博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公共管理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先后赴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研究院人口研究所、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社会学系、德国发展研究所访学。研究方向为社会治理、公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