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北京、上海、广州社会中间阶层调查报告

作者:
上海研究院城市社会治理研究中心课题组 梁玉成 张海东
出版日期:
2015年12月
报告页数:
30页
报告字数:
20598字
所属图书:
2016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中间阶层的规模不断扩大。尤其在北京、上海、广州等经济发达地区,中间阶层的比重相对更高。本研究报告基于对北京、上海和广州三个特大城市的随机抽样调查,研究三地中间阶层的现状。在推定各地中间阶层规模的基础上,着重报告了中间阶层在经济状况、工作状况、生活方式、阶层认同、社会生活等方面所具有的特征。通过对北上广中间阶层的实证研究可以发现:首先,中间阶层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中间阶层规模的不断扩大,对促进消费、拉动经济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其次,中间阶层的社会态度和价值观念中包含非常多的正能量,对其他社会群体具有积极的引领作用。再次,中间阶层的形成更多的是通过市场渠道,是市场经济的主力军。最后,中间阶层规模的扩大对于我国社会避免两极分化和走出中等收入陷阱,使社会结构朝向更加合理的橄榄形社会迈进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阶层认同中间阶层橄榄形社会

作者简介:

上海研究院城市社会治理研究中心课题组:

梁玉成:博士,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教授,中山大学公益慈善研究中心研究员,社会科学调查中心执行主任。主要从事社会不平等和计算社会科学的研究。

张海东:哲学博士、社会学博士,上海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大学上海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社会学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从事社会发展与社会质量研究、社会分层与社会不平等问题研究。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社会质量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等,在社会发展与社会质量、社会不平等问题领域发表论文、出版著作(译著)20余篇/部。出版的主要著作有《社会质量研究:理论、方法与经验》(2011)、《上海社会质量研究(2010~2013)》(2016)等。发表的论文包括《城市居民对社会不平等现象的态度研究》(《社会学研究》2004年第4期)、《社会质量研究及其新进展》(《社会学研究》2012年第3期)、《城市居民疏离感问题研究——以2010年上海调查为例》(《社会学研究》2014年第4期)等。

文章目录
家庭经济状况
  • (一)中间阶层的资产状况更为优越
  • (二)中间阶层的年收入普遍高于非中间阶层
  • (三)中间阶层的消费能力普遍高于非中间阶层
工作状况和社会保障
  • (一)以个人应聘为主要的求职方式
  • (二)中间阶层在私营企业就业占比最高
  • (三)中间阶层的经济回报更为丰厚
  • (四)中间阶层的社会保障和商业保险的拥有程度高于非中间阶层
  • (五)中间阶层的工作满意度总体一般
生活方式
  • (一)中间阶层与非中间阶层每日时间分配差异不大
  • (二)北京的中间阶层生活节奏最快,广州的中间阶层最悠闲
  • (三)中间阶层更看重生活品质
  • (四)中间阶层有更好的休闲生活
  • (五)中间阶层家庭成员的教育活动更为多样
阶层认同
  • (一)和非中间阶层相比,中间阶层有更高的个人阶层认同感
  • (二)不同城市中间阶层的个人阶层认同感类似
  • (三)中间阶层对自身家庭层级的认同低,但对未来预期乐观
  • (四)中间阶层多以收入和资产为判定阶层的标准
社会态度
  • (一)中间阶层对社会公平程度的正向评价略高于非中间阶层
  • (二)中间阶层的社会信任程度略高于非中间阶层
  • (三)中间阶层的生活满意度高于非中间阶层
社会参与
  • (一)中间阶层的公益活动参与度明显高于非中间阶层
  • (二)中间阶层讨论政治问题和反映意见的参与率明显高于非中间阶层
  • (三)中间阶层的社会组织参与度明显高于非中间阶层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