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中国特大城市外籍人士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作者:
张海东 姚烨琳 孟南
出版日期:
2015年12月
报告页数:
17页
报告字数:
10610字
所属图书:
2016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来华工作、学习、生活和居住的外籍人员规模不断增长。在北京、上海、广州等特大城市,外籍人员增长的趋势尤其明显。那么,外籍人员在中国社会融入的状况如何,政府应该如何改善对外籍人员的服务和管理?为回答这些问题,本文基于上海和广州两地外籍人员的调查数据,比较分析两地外籍人员的结构、工作、居住及社会融入的状况,探讨吸引和留住国外高端人才的政策选择。调查数据显示,两地外籍人员在性别、年龄、来源地、行业等方面存在许多共同特点,但在职业稳定性和社会融入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报告提出,不同的城市应该在国家统一政策的指导下,根据各自城市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改善外籍人员的管理与服务,进一步吸引并留住高端外籍人才,加快建成国际性大都市。

关键词:

中国社会融入特大城市外籍人员

作者简介:

张海东:哲学博士、社会学博士,上海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大学上海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社会学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从事社会发展与社会质量研究、社会分层与社会不平等问题研究。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社会质量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等,在社会发展与社会质量、社会不平等问题领域发表论文、出版著作(译著)20余篇/部。出版的主要著作有《社会质量研究:理论、方法与经验》(2011)、《上海社会质量研究(2010~2013)》(2016)等。发表的论文包括《城市居民对社会不平等现象的态度研究》(《社会学研究》2004年第4期)、《社会质量研究及其新进展》(《社会学研究》2012年第3期)、《城市居民疏离感问题研究——以2010年上海调查为例》(《社会学研究》2014年第4期)等。

姚烨琳: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城市化与新移民、社会分层与流动;主要研究成果:《市场化与市场能力:中国中产阶层的生成机制——以北京、上海、广州为例》(论文,合著)、《中等收入群体的扩大与橄榄型社会的形成——以北上广特大城市为例》(论文,合著)。

孟南:上海大学社会学院硕士研究生。

文章目录
外籍人员的结构
  • (一)两地外籍人员以男性青壮年为主,广州外籍人员更趋年轻化
  • (二)两地外籍人员受教育程度总体较高,相对而言,广州外籍人员受教育程度低于上海
  • (三)两地外籍人员来源地都以发达国家为主,相对而言,广州外籍人员来源于发展中国家的比例高于上海
  • (四)两地外籍人员常住比例较高
外籍人员的工作与居住
  • (一)上海外籍人员就业率高于广州外籍人员,但广州外籍人员自雇比例更高
  • (二)外籍人员主要从事教育、零售等行业
  • (三)广州外籍人员聚居程度高于上海
外籍人员的社会融入
  • (一)两地外籍人员长期居留意愿较强
  • (二)文化融入方面,广州外籍人员中文水平更高
  • (三)社会交往方面,两地外籍人员的朋友圈均以母国人或其他国家人为主
  • (四)宗教信仰方面,上海外籍人员参加宗教活动的比例更高
外籍人员的公共服务
  • (一)上海外籍人员对上海的教育和消费服务较为满意,但认为医疗和公共交通服务有待提升
  • (二)广州外籍人员在一些服务方面主要依赖母国人或其他国家的人
特大城市外籍人员工作生活现状及启示
  • (一)特大城市应更加积极主动地引进国外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
  • (二)特大城市应进一步营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
  • (三)特大城市应发挥国际社区在促进社会融入方面的重要作用
  • (四)特大城市应进一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