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2018年广州市居民幸福感状况调研报告

作者:
郑希付 刘学兰 罗品超 黄喜珊 攸佳宁
出版日期:
2019年9月
报告页数:
26页
报告字数:
21748字
所属图书:
2019年中国广州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本研究从广州本土市情出发,以2013年编制的《广州市居民幸福感评价指标问卷》,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式对2793名广州市居民进行了网络调研,并与2016年和2017年的数据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广州市居民在精神生活、生活质量和个人发展维度上的满意度较高,在社会公平和社会环境维度上的满意度相对较低;广州市居民的7项幸福感指标受到性别、在广州生活时间、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居住地、月收入及消费水平、房产状况、职业类型等的影响;目前居民的相对剥夺感仍较为普遍,且在不同社会群体中存在差异;生活质量是影响居民幸福感提升最重要的因素和最希望得到改善的因素;与2016年和2017年数据比较发现,总体幸福感与7个分维度的得分变化情况呈现直线上升趋势。基于以上调研结果,报告对今后如何进一步提升广州市居民的幸福感提出了若干建议。

关键词:

幸福感广州市居民年度比较

作者简介:

郑希付:博士,华南师范大学临床心理学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心理咨询专家,研究方向为临床心理学和心理健康教育。

刘学兰:博士,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学习心理、文化心理、心理咨询与家庭治疗。

罗品超:博士,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临床心理学。

黄喜珊:博士,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教育社会心理学。

攸佳宁:博士,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心理咨询中心主任,研究方向为青少年问题行为、情绪障碍、危机干预等。

文章目录
·调研背景
调研工具
  • (一)广州市居民幸福感评价指标问卷
  • (二)自编相对剥夺感问卷
  • (三)自编人口学情况调查表及开放性问题
·调查对象
调查结果
  • (一)2018年广州市居民幸福感状况
  • (二)2016~2018年广州市居民幸福感状况的比较
  • (三)2016~2018年居民相对剥夺感比较
建议与对策
  • (一)改善住房状况,提升生活质量
  • (二)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保证社会公平
  • (三)践行生态文明,保护生态环境
  • (四)开展丰富文化活动,丰富女性精神生活
  • (五)推广社区心理健康建设,减少相对剥夺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