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五彩青春·社工相伴”——青春期品质培养班级小组
作者:
谢琼彦
出版日期:
2011年11月
报告页数:
25页
报告字数:
17972字
所属图书:
希望社工经典案例评析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11.134-158
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
史柏年
摘要:
结合上学期期末对 “五彩青春·社工相伴” 青春期教育的服务效果评估第 11 题的分析结果, 社工收集到学生对本学期继续开展青春期教育的一些主要建议: 多收集大家的青春期困扰, 然后大家一起讨论解决办法, 并为他/ 她保密; 多讲一些如何认识自己、 成就自我的方法; 不要着重于青春期的孩子不该做什么, 那样同学们会产生厌恶的感觉, 而应该更多地告诉大家该做什么、 能做什么、 多做什么。 为此, 社工结合思想品德教材、 生命教育的多元手法, 设计了以团队建设、 情绪调节、 感知社区为主旨的青春期品质培养班级小组
关键词:
社会工作
青少年
小组工作
作者简介:
谢琼彦:
希望学校专职社工。
相关报告
“爱之翼”儿童合唱团
福利院老人“俏夕阳”小组
空巢老人“暖巢行动”小组
社区“隐形人”的蜕变:北京市随迁老人社区归属感提升的实践研究
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与发展
做不完美的维纳斯
沉默女孩
“早恋”男孩
不想长大的小Y
“委屈”的小鹏
文章目录
·
服务缘起
服务概况
1.服务定义
2.服务人群
3.服务时间
4.服务内容
服务效果
(一)目标达成情况
(二)从服务评估问卷数据结果看服务效果
(三)从收获树上看服务效果
服务模式
(一)以思想品德教材为纲
(二)融入生命教育的多元形式
(三)班级小组发展模式
服务反思
(一)绘本的运用为小组服务省力、增色
(二)社工自我情绪的流露
(三)小组服务之后
(四)活动容量与连贯性
(五)从分组看班级小组的场地限制
(六)分组风波成为强化前两单元小组活动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