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南洋《叻报》:早期流散传媒的话语特征及华族的身份构建

作者:
蓝峰
出版日期:
2020年2月
报告页数:
14页
报告字数:
12693字
所属图书:
文学人类学研究(2019年第二辑)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早期南洋华人的身份构建呈现出一种与其处于文化和地缘政治夹缝中的地位相适应的中间性主体意识,《叻报》的新闻实践则体现了这种中间性主体的立场。《叻报》发展出了一套成熟的中间性主体的传媒话语,为海峡殖民地的华商阶层和华裔大众两大群体代言。《叻报》的这套中间性主体话语,对早期流散华裔的意识形态发展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首先,它饱含了流散华裔的情感和经验,是他们用以自我表达的最早的话语形式,也是他们构建自我身份的媒介。其次,这套话语成为当时“海外中国民族主义”的舆论先导。再者,这套话语打造了一个海外华人的公共领域,让很多东南亚华人通过信息交流培养了一种共同认可的族群意识。最为重要的是,这套话语是当时海峡殖民地的华商阶级维护其经济利益、维系其所需的政治秩序的重要工具。

关键词:

话语分析《叻报》流散传媒中间性主体

作者简介:

蓝峰:蓝峰,文学博士,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中文教授、四川大学中国多民族文化凝聚与国家认同协同创新中心特聘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中美文学关系、华裔流散文化、媒体研究和翻译学。

文章目录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