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中国社会管理公众参与的体系结构

作者:
马晓燕
出版日期:
2013年7月
报告页数:
8页
报告字数:
7655字
所属图书:
社会体制改革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在社会问题多发和利益主体多元的社会发展战略调整期,深化社会管理的公众参与是政府面临的现实选择。单向的行政命令为特征的传统社会管理模式的管理效能显得愈益不足,政府-市场-社会的三元结构是社会管理多元参与模式的最理想体系结构。目前中国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程度依然较低,要完善社会管理公众参与的体系结构尚需做出很多努力。

关键词:

公众参与社会管理体系结构

作者简介:

马晓燕: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教授,社会学博士,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综合治理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城市社会学与社区研究、社会安全与社会治理。出版《移民适应的行为策略研究——望京韩国人的创业史》《政党与现代社会发展》等著作,在各类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持或参与完成“超大型城市韧性社区建设研究”“首都社会安全事件应急能力建设研究”“北京市物业管理条例研究”等多项课题。课题报告多次获得北京市委、市政府领导的肯定性批示。研究成果受《中国新闻周刊》《环球时报》专访,《北京日报》、《北京晚报》、新华网等多家媒体报道。

文章目录
对“公众参与”的概念解析
  • (一)“公众”概念
  • (二)公众参与
·社会管理公众参与的三元结构
社会管理结构体系的有效运行
  • (一)政府的放权与分权
  • (二)提高公众参与层次
  • (三)完善公众参与的机制
  • (四)创新公众参与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