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文化兴衰纵横谈
作者:
张琢
出版日期:
2017年10月
报告页数:
21页
报告字数:
15978字
所属图书:
中国现代化的历程及前瞻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10.268-288
张琢
摘要:
物质的运动展现出时间和空间的连续性和广延性。人类的发展离不开一定的地理环境,这是人类活动的舞台。地理学主要讲这个舞台的空间展开(当然,地球史、地理发展和历史地理也要讲时间的延续);而历史学则主要讲人类在这个舞台上的活动在时间上的延续(当然,人类的历史活动也都要展现出或大或小的空间规模)。我们要了解今日之中国和世界,就要了解历史的中国和世界,这是纵的研究;同时又要把处于东西南北各种不同地理环境的各国、各民族的文化的兴衰进行比较,从中探索各国、各民族文化发展的成功和失败,发展速度或快或慢的原因,这就要进行中外古今的纵横比较。本文试图通过对中外古今各国,各民族文化兴衰的比较,来探索文化变迁的规律。
关键词:
世界
历史
文化兴衰
作者简介:
张琢:
合著《当代中国学术发展史》(“台湾中华综合发展研究院”,2000),《发展社会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2010年增订版)。
相关报告
历史的视野:公共资源与乡村共同体重建
大陆妇女教育与世界若干国家的比较
2010——转变发展方式与减贫
农民工的历史、现状和未来——以应城市巡检村为例
中国女工的历史命运
历史记忆与“文革”研究
社会主义“大历史”的议题——以《开放时代》的议题设置为例
同享作为“大历史”的认识方式
贫困脆弱性理论的国内外研究评述
刘易斯转折点的国际经验
文章目录
·
从猿到人的进化
·
古代的大河文化的形成和中国古代文化的优越性和局限性
·
西方文化的起源及其特点
·
美洲玛雅文化的泯灭和澳洲塔斯玛尼亚人的绝种
·
古文化兴衰的规律
近代化过程中的竞争
(一)资本主义的发祥
(二)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三)中日近代化的比较
历史的经验总结
(一)历史留给我们的包袱
(二)逻辑的结论是只有改革与开放
(三)我们对未来的信心建立在历史和现实的事实的基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