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深圳科研类民办非企业单位发展报告

作者:
程传海 王梅
出版日期:
2019年1月
报告页数:
20页
报告字数:
15013字
所属图书:
深圳社会组织发展报告(2018)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科研类民办非企业单位已成为深圳科技创新领域不可忽视的力量。本报告结合2015年深圳市开展的科研类民非调研结果及2018年开展的科研类民非座谈会资料,通过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深圳市墨克瑞光电子研究院、深圳市北科生物治疗技术临床转化研究院这三个具有代表性的科研类民非案例,呈现了深圳科研类民非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深圳科研类民非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领域、产学研相结合的源头创新、坚持走国际化的发展道路、采用市场化运作方式的发展特点。深圳良好的科技创新创业氛围、尊重科研机构的创新主体地位、政府强力支持与引导、社会组织登记管理体制改革被认为是深圳科研类民非蓬勃发展与成效凸显的主要因素。同时,科研类民非也存在规模小、抵抗风险能力较弱,基础研究与源头创新仍需加强,中高级人才匮乏、人员流动大等发展问题,并面临专门性政策法规支持缺乏、管理机制待改革创新、市场竞争处于弱势等挑战。为进一步促进科研类民非发展,本报告提出了建立科研类民非集聚的园区与孵化基地、设立科研类民非发展专项资金、建立专门为科研类民非提供服务的联合窗口、建立科技成果转化的政府投融资支持体制等七条工作建议。

关键词:

科技创新政府支持服务配套科研类民非

作者简介:

程传海:程传海,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研究员;

王梅: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研究员。

文章目录
深圳市科研类民非发展现状
  • (一)科研类民非发展总体概况
  • (二)深圳市代表性科研类民非
科研类民非发展特点及成功因素
  • (一)深圳市科研类民非发展的特点
  • (二)深圳市科研类民非的成功因素
深圳科研类民非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 (一)科研类民非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 (二)科研类民非发展面临的挑战
科研类民非发展的对策建议
  • (一)设立科研类民非集聚的园区与孵化基地
  • (二)设立科研类民非发展专项资金
  • (三)建立专门为科研类民非提供服务的联合窗口
  • (四)建立科技成果转化的政府投融资支持体制
  • (五)完善政府购买科技服务机制
  • (六)改革与优化政府扶持资金使用管理制度
  • (七)明确财税优惠与政府补贴的主体资格
  • (八)加大中高端人才补贴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