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和合共生与和而不同的边疆离散人群——以伊犁地区甘肃张家川籍回族为例

作者:
马晓翠
出版日期:
2020年12月
报告页数:
62页
报告字数:
48278字
所属图书:
政治人类学评论(第11辑)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首先,本文梳理了已有研究文献中回族跨国迁移和流动、省际迁移和流动及省内迁移和流动等几种情况,认为张家川回族移民群体还大有研究空间,并阐述了离散人群的概念和多点民族志方法。其次,本文结合个案对张家川籍回族移民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概括了移民的类型、原因及意义,划分了移民的分类。再次,本文讲述了移民的文化适应与认同,认为该群体在迁入地的融入与其文化适应相关,但绝非单纯的同化。最后,本文介绍了离散人群的族际互动、教内互动、移民差异等。
关键词:

移民回族和而不同离散人群边疆根植

作者简介:

马晓翠:马晓翠,甘肃省张家川人,法学博士。2018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中国少数民族史专业,现为甘肃农业大学管理学院讲师。本文系马晓翠博士论文的摘要版,原博士论文在陕西师范大学中国西部边疆研究院马强教授指导下完成并顺利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本文由彭靖洋协助完成摘要并顺利通过上海师范大学《政治人类学评论》编委会审定,在此一并鸣谢!

文章目录
一、张家川籍回族移民的历史时空
  • (一)回族移民研究
  • (二)张家川籍回族移民研究
  • (三)离散人群的多点民族志研究方法
二、和合共生的张家川籍回族新疆移民
  • (一)移民特点
  • (二)移民类型
  • (三)迁移原因及意义
  • (四)移民社区分类
三、移民的文化适应与认同
  • (一)边疆移民文化适应的主要内容
  • (二)精神文化适应
  • (三)文化认同的选择性策略
  • (四)移民文化适应的原因及意义
  • (五)移民社会网络的建构
  • (六)移民公共空间的共享与重构
四、离散人群的新疆移民社区重构
  • (一)族际互动
  • (二)和合共生的教内互动
  • (三)和而不同的移民差异
  • (四)现代化进程中边疆移民的传统边界
·结语:离散与根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