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上海市社区公共设施发展

作者:
孙秀林
出版日期:
2020年12月
报告页数:
15页
报告字数:
11665字
所属图书:
嬗变中的上海:民生发展与社会治理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社区公共设施是社区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建设不仅直接影响着居民的生活方式与生活质量,更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社会的文明程度,是关系城市整体功能合理配置的重要因素。上海作为我国人口总量第二的特大城市,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大规模人口集聚对居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提出了严峻挑战。为了满足居民的多元需求并提供均等化的公共服务,上海市近年来持续推进社区公共设施的建设。2016年,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正式发布《上海市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导则(试行)》,提出在居民步行可达范围内,构建社区宜居生活圈,即在15分钟步行可达范围内,配置生活所需的基本服务功能与公共活动空间。“上海都市社区调查”从街区、小区以及居民对周边设施的知晓度等多个层面对上海市的社区公共设施配置情况进行了调查。

本文主要从四个部分呈现对上海市社区公共设施的调查结果。第一节,概述上海市街区层面各类公共设施的分布情况,以及不同行政区、不同区域的配置差异。第二节,在小区层面对各类公共设施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描述不同行政区、不同区域以及不同类型小区的公共设施配置差异。第三节,在“15分钟社区生活圈”背景下,从居民认知的角度出发,探索居民对周边设施的知晓程度,并通过不同维度,比较分析不同群体对周边设施环境以及公共设施的认知差异。第四节,结合本文内容,对上海市社区公共设施的总体情况进行小结和评价。

关键词:

社区公共设施小区公共设施街区公共设施

作者简介:

孙秀林:上海大学社会学院教授,现任上海大学社会学系副主任、上海大学数据科学与大都市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上海大学上海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副主任、《社会》杂志副主编、Chinese Journal of Sociology副主编等职务;有多篇学术文章分别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社会学研究》、《社会》、《青年研究》等专业学术期刊上;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及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上海市教委、上海市发改委、上海市人口办等的多项课题;获得上海市“曙光学者”、“社科新人”称号,荣获陆学艺社会学发展基金会第四届“社会学优秀成果奖”。主要研究领域为基层治理、城市社会学、 空间社会学等; 在专业刊物上发表多篇学术文章;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上海市教委项目等多项课题。

文章目录
·街区公共设施
小区公共设施
  • (一)小区基本设施
  • (二)垃圾分类设施
  • (三)无障碍设施
生活圈公共设施步行可达率
  • (一)区域差异
  • (二)家庭差异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