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公共设施是社区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建设不仅直接影响着居民的生活方式与生活质量,更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社会的文明程度,是关系城市整体功能合理配置的重要因素。上海作为我国人口总量第二的特大城市,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大规模人口集聚对居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提出了严峻挑战。为了满足居民的多元需求并提供均等化的公共服务,上海市近年来持续推进社区公共设施的建设。2016年,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正式发布《上海市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导则(试行)》,提出在居民步行可达范围内,构建社区宜居生活圈,即在15分钟步行可达范围内,配置生活所需的基本服务功能与公共活动空间。“上海都市社区调查”从街区、小区以及居民对周边设施的知晓度等多个层面对上海市的社区公共设施配置情况进行了调查。
本文主要从四个部分呈现对上海市社区公共设施的调查结果。第一节,概述上海市街区层面各类公共设施的分布情况,以及不同行政区、不同区域的配置差异。第二节,在小区层面对各类公共设施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描述不同行政区、不同区域以及不同类型小区的公共设施配置差异。第三节,在“15分钟社区生活圈”背景下,从居民认知的角度出发,探索居民对周边设施的知晓程度,并通过不同维度,比较分析不同群体对周边设施环境以及公共设施的认知差异。第四节,结合本文内容,对上海市社区公共设施的总体情况进行小结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