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意象-象符-无声直言:“道”的语象中心主义形上性秩序与阐释性言路
作者:
张宏辉
出版日期:
2021年1月
报告页数:
16页
报告字数:
14100字
所属图书:
文学人类学研究(2020年第一辑)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01.138-153
徐新建
摘要:
本文认为汉语中国文化中,作为终极形而上观念的道,决定了心灵之意在内运思及言述表达自身时,以“象”作为核心支点,把“象”的内涵边界、地位功能无限放大,从而决定了一种从语象到意象,用语象生成和运作意象,意象则统辖语象并在语象中生生不已的运思表达机制。“言不尽意,得意忘言,书不尽言,意在言外”,其实正反映了在这种模式的文化形上性秩序影响下的言意活动的隐秘特征与别有意味。
关键词:
传统文化
人类文化
象
意
作者简介:
张宏辉:
张宏辉,文学博士,四川大学党委宣传部。
相关报告
精神分析对经济民族学的理论启迪
费孝通先生的第三篇文章:全球化与地方社会
社会工作研究与实践中的“灵性转向”
李子柒田园生活短视频走红海外事件的舆情分析
全球化与民族关系研究
永恒不断的人情债
中国气候变化与中国社会发展的关系
建构适合中国国情与文化传统的社会工作专业文化
社会工作本土化的跨文化契合问题
城市化中石牌村社区文化品位的提升
文章目录
·
“意”-“言”-“书”:架构文化体系的三个核心要素
·
“意象-象符-无声直言”:汉语中国文化形上性秩序
·
“言不尽意”与“书不尽言”:阐释性言路的内在隐秘与别有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