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众认可度调研报告

作者:
李炜 高海燕
出版日期:
2020年12月
报告页数:
18页
报告字数:
13173字
所属图书:
2021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
摘要:

本文根据“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2013年和2019年的数据资料,对社会公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可度的变化做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八年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推广践行卓有成效,体现国家认同和社会秩序、社会团结的价值理念逐步得到公众较高的认可。不同社会群体的价值理念共识更为明确,精英公众和底层公众之间的价值分歧明显缩小,预示着实现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面目标具有了良好的公众社会心理基础。

关键词:

社会治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评价价值认同

作者简介:

李炜: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查与大数据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领域:发展社会学、社会分层、社会研究方法。主要研究成果:《社会福利建设研究的民意视角》(专著)、《提升社会质量的社会政策建设》(著作/合著)、《农民工在中国社会转型中的经济地位和社会态度》(论文/合著)、《与时俱进:社会学恢复重建以来社会调查研究的发展》(论文)、《社会公平感:结构与变动趋势(2006—2017年)》(论文)。

高海燕:高海燕,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博士后。

文章目录
·“和谐”“爱国”等体现社会凝聚的价值理念得到更高认同,“法治”“诚信”等体现社会秩序的价值理念的认可度显著提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认可度在不同社会群体中的共识扩大
·“爱国”“富强”“公正”由底层群体更为认可的价值理念转变为各群体共识价值理念
·“民主”“法治”“诚信”的认可度在精英和底层公众之间依然存在差距
·对社会现状评价较高者比例大幅提升,与评价偏低者在核心价值观认同上的差异明显缩小
结论与建议
  • (一)底层民众和精英群体在“法治”“诚信”等价值理念方面的差距仍有缩小空间
  • (二)社会状况评价偏低者注重“平等”“公正”价值观,说明社会治理压力依然存在
  • (三)青年一代的爱国主义和社会评价在各世代中依然最低,青少年理想教育仍是重点
  • (四)以农民工为主的蓝领职业群体社会评价在各职业群体中最低,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