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从多源到多元——阿怒歌唱艺术的变迁及文化解读
作者:
何林
丁爱华
出版日期:
2012年1月
报告页数:
114页
报告字数:
65417字
所属图书:
田野中的艺术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01.144-257
洪颖
摘要:
本文的研究主题是阿怒歌唱艺术的变迁及其文化解读。首先回顾了田野的历程,指出阿怒人歌唱艺术的脉络及变迁在研究者与地方非物质文化持有人之间的紧密关系;其次介绍了田野的村寨情况,并从文化整合的角度阐述了歌唱艺术的变迁;再次分析了多种形式的阿怒歌唱艺术;最后提出阿怒文化的变迁事实上是一个从多源形成多元的过程,这一点在阿怒歌唱艺术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关键词:
民族文化
民俗
民族音乐
作者简介:
何林:
丁爱华:
相关报告
寻歌——社会变迁中的彝族阿哲支系村寨音乐事象
以礼而治:占里村的文化习俗
东北饮食习俗
南涧彝族婚礼跳菜仪式研究
宕昌藏民的文化认同与文化再创造
《哈萨克人生礼仪习俗歌》研究结论
民俗互嵌:宝赠村的村寨交往与文化规则
新疆阿村妇女的婚礼
传统的驻留方式——土家族双凤村摆手堂、摆手舞及毛古斯舞的人类学考察
西双版纳勐遮坝子傣族日常生活中的艺术展演
文章目录
·
我的田野
村寨概况
阿怒人
阿怒村寨
·
文化整合与歌唱艺术的变迁
远去的阿怒“本曲”
“本曲”的文化内涵
“创世本曲”
其他“本曲”(小调)
从“卓”到阿怒“可汝”
“可汝”的文化内涵
建房“可汝”
婚姻“可汝”
其他“可汝”调
阿怒的藏歌——“仪”及其他
“仪”
“满工”(情歌)
“易蒙”
“罗勒”或“日拉”
新民歌与赞美诗
劳动歌
酒歌
孔雀舞
月亮曲(赵国强唱)
摇篮曲
儿歌
新民歌
地方民间歌唱艺术
宗教歌曲
·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