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非营利组织资源募集策略变迁之研究——以台湾联合劝募组织为例

作者:
官有垣 邱连枝 Yu-yuanKuan Lien-ChihChiou
出版日期:
2010年4月
报告页数:
33页
报告字数:
31457字
所属图书:
中国非营利评论(第5卷)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本文从组织变迁相关理论及资源依赖关系观点,探讨“中华社会福利联合劝募协会”(简称台湾联劝)的资源募集策略之转折,同时,探究此类非营利中介组织在台湾从事善款募集与分配的处境及其意涵所在。本研究关注的重点:为将社会善款合理分配到社会各底层弱势民众,台湾联劝如何有效募集社会资源?该组织如何因应外在环境的改变而在组织发展与资源募集的策略上做出调整?以及在台湾一年约有500亿元公益捐款空间前提下,台湾联劝如何与众多NPO竞逐或合作,扩展募款空间?

本研究发现台湾联劝在创立期即从制度环境考虑,强调合法正当性的取得;此外,治理重心的移转、人员及组织的扩展也呈现组织生命周期的演变与成长;同时募款策略的改变,显示该组织对资源依赖的控制;在资源募集策略层次,台湾联劝面临需走出北部,扩展中南部资源的考验,同时应控制对企业资源的依赖、拓展志工资源及与社会服务团体、政府等维系协力伙伴关系。

关键词:

联合劝募经费募集募款策略个人捐款企业捐款

作者简介:

官有垣:官有垣,台湾“国立”中正大学社会福利学系,教授。

邱连枝:邱连枝,台湾“国立”中正大学社会福利学系博士班研究生。

Yu-yuanKuan:

Lien-ChihChiou:

文章目录
·前言
NPO资源募集的相关理论观点
  • (一)制度理论
  • (二)人口生态理论
  • (三)资源依赖理论
  • (四)非营利组织资源依赖——私人捐赠
个案分析
  • (一)台湾联合劝募的缘起
  • (二)募款绩效
  • (三)治理与募款
  • (四)资源募集策略的转变
·讨论与意涵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