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征地村落的适应与发展——广州大学城北亭村个案研究

作者:
周大鸣
出版日期:
2015年10月
报告页数:
53页
报告字数:
45846字
所属图书:
中国乡村都市化再研究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人类学素来关注社会变迁中的现实问题。人类学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它适合介入社会变迁过程中的各种现实问题,人类学家是致力于社会变迁课题的最佳人选。本章的研究缘起于广州大学城建设这一重要事件,选取大学城城区保留村之一的北亭村作为个案,致力于通过对该村深入的社会调查和文化分析,为广州大学城建设所衍生的保留村文化变化和适应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和解决途径。

关键词:

经济结构角色分工征地村落北亭村

作者简介:

周大鸣:(1958.12~ ),湖南湘潭人,人类学博士,云南师范大学社会学首席教授,中山大学社会与人类学学院荣休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社会兼职有美国Chinese Sociology & Anthropology期刊主编,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民族学会副会长,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研究中心、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理论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社会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评审组专家。主要从事族群与区域文化、移民与都市化、应用人类学等研究,出版著作10余部,发表论文200余篇,主持国际国内课题20余项。代表作有《凤凰村的变迁》《多元与共融:族群研究的理论与实践》《中国乡村都市化再研究》《人类学的中国经验与方法》等。曾获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一等奖、广东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广东省教学名师等多个奖项和荣誉称号。

文章目录
广州大学城建设的社会背景和基本概况
  • 1.田野概况
  • 2.研究意义
北亭村的变化
  • 1.北亭村的概况
  • 2.人口结构的变化——以村民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向多元人口结构
  • 3.经济结构的变化——农业主导地位的消失和多元经济结构的产生
  • 4.治理结构的变化——传统单一治理结构的终结和充满矛盾冲突的复杂治理结构的产生
  • 5.文化变迁——先进城市文化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北亭村的传统和观念
被动城市化——艰难的适应
  • 1.失地后的茫然 经济结构变化带来的不适应
  • 2.文化冲突 族群关系变化带来的不适应
  • 3.村风日下 社会环境变化带来的不适应
  • 4.期望落空 心理不适应带来的创伤
北亭村适应与发展的对策建议
  • 1.北亭村发展的目标指向
  • 2.推动北亭村发展的角色分工
  • 3.北亭村发展的制度安排
  • 4.北亭村发展的非制度安排
北亭村发展的前景展望
  • 1.向城市化的方向发展
  • 2.农民的彻底消失
  • 3.社区文化的进一步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