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中外回归社会制度比较研究
作者:
洪德清
出版日期:
1992年8月
报告页数:
9页
报告字数:
5983字
所属图书:
中国回归社会问题研究文集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08.299-307
王鑫宝
梅岩清
贾关良
摘要:
世界多数国家关于刑满释放人员回到社会,称之为“重返社会”或“复归社会”。我们赋予特定术语,叫“回归社会”。它蕴含着刑释人员回到社会、归正社会的意思。科学是在比较研究中得到相互启迪与发展的。为了推进有中国特色的回归社会制度的建设与发展,本着“洋为中用”的原则,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方法,进行中外回归社会制度比较研究,这是大有益处的和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
国际化
就业安置
社会制度
回归人员
重新社会化
作者简介:
洪德清:
相关报告
浅论回归人员的自我保护
劳动就业制度改革与回归人员就业安置政策
浙江省台州市:“阳光驿站”预防青少年重新违法犯罪
安徽省拆迁与征地后农民的出路问题研究
一个重大的课题——首届“回归社会学”理论研讨会综述
失业保险在化解产能过剩企业职工就业安置中的作用
民间组织国际化的趋势——兼谈中国的现状、挑战与对策
改革与单位制度的变迁
未来北京城市国际化的战略背景
经济发展机会与城乡一体化
文章目录
·
一、外国回归社会制度的当代思潮
二、外国回归社会制度的基本模式
(一)回归社会的保护对象
(二)回归社会前的准备
(三)回归社会制度的保护模式
(四)回归社会机构
三、外国回归社会制度的效应评价
(一)回归社会制度效应的肯定评价
(二)回归社会制度存在的问题
四、中国式回归社会制度
(一)坚持改造人改造社会为本的战略思想
(二)坚持人道主义与给出路政策
(三)安置就业专业化
(四)安置帮教社会化
(五)重在自律广泛调动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