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谭逸丹
机构:深圳国际公益学院
个人简介:

深圳国际公益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员。

    暂无内容
  • 改革开放进程中的深圳志愿服务事业:探索、实践、创新、示范
    出版时间: 2021年02月
    深圳是我国内地志愿服务发源地之一,作为经济特区,其独特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环境孕育了国内最早的志愿服务事业。自1989年以来,深圳志愿服务经历了初创发展、规范化发展、专业化发展、跨越式发展和质量发展五个阶段。整体上看,深圳志愿服务事业蓬勃发展:志愿服务理念深入人心,志愿服务行动蔚然成风,志愿服务组织多元化与规模化发展趋势并存,志愿服务项目类型丰富,激励与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先行先试示范效应明显,社会认可度高。深圳志愿服务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发展特色:部门联动——由共青团组织牵头、联动各职能部门推进;凝聚共识——上下凝聚社会共识,推动志愿服务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精神激励——形成了关爱志愿者的氛围并提倡精神激励;服务常态化——通过志愿服务岗位与项目开发,推动服务常态化与品牌化发展;服务专业化——在已有的基础上逐渐探索志愿服务专业化发展模式。当前,深圳志愿服务发展和管理也面临一些挑战,如制度设计不完善、区域发展不均衡、行业发展不充分。另外,志愿服务规模化和精细化的发展趋势也对志愿服务的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报告认为,管理信息化与精细化、服务常态化与专业化、机制长效化和发展国际化将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背景下深圳志愿服务发展的趋势,并提出了推动政策完善、做好顶层规划,加大宣传力度,加强科技协力,开展行业研究,助力服务专业化,加强志愿服务对外交流合作等具体建议。
    关键词:
  • 2019年深圳志愿者发展报告
    出版时间: 2021年02月
    志愿者是志愿服务的主体,其数量和质量也成为衡量一个城市志愿服务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截至2019年底,深圳注册志愿者达186万人,平均年龄为31岁,约八成为非户籍居民,大专及以上学历者占53.79%,有74.35%的志愿者在深圳居住10年以上。志愿者主要参与环境保护、交通治安、大型活动、文体科教等方面的志愿服务项目。志愿者认为最有效的三种激励形式为礼遇激励、信用激励和精神激励。在志愿动机方面,认可动机、自尊动机和社会交往动机是深圳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主要原因。志愿者参与服务的快乐指数为8.92分(满分为10分),对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工作的满意度为4.32分(满分为5分)。志愿者对深圳志愿服务发展成效认可度较高、认同感和自豪感较强。志愿者管理工作可以从营造平等氛围、重视服务记录、促进社会融入、健全保障体系这四方面入手,尊重、认可、赋能和呵护志愿者。
    关键词:
  • 深圳基金会参与扶贫工作报告
    出版时间: 2020年04月
    历经十年耕耘沉淀,深圳基金会在推动深圳建设“民生幸福城市”、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助推新时代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等方面做出了瞩目的贡献。而今,深圳基金会勇担责任,敢于创新,充分发挥自身在社会动员、资金整合、行业倡导、平台搭建等方面的优势,按照各自宗旨、理念和业务范围,各尽所能地参与和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已成为深圳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据统计,2016~2018年深圳基金会在全国共开展或资助开展扶贫项目1051个,扶贫项目支出总计23.34亿元,公共服务、教育、济困帮扶、文化体育是基金会扶贫的主要领域。
    关键词:
  • 深圳民办非企业单位发展报告
    出版时间: 2019年01月
    深圳民办非企业单位保持持续快速增长态势;提供服务收入占总收入的八成左右,民非经济贡献作用凸显;专职工作人员素质在行业内相对较高,但薪酬水平仍较低;民非服务领域多元,教育类民非占比超过五成。深圳民办非企业单位在政府购买服务等系列扶持政策中成长起来,在“三社联动”框架下参与社会治理,在社会需求的催生下朝专业化、精细化和规模化发展,在社会创新、科技创新的浪潮下逐步发展出本地特色。然而,社会服务领域信息化与资源整合度不高、自身能力建设不足、人才发展瓶颈、评估体系不完善、配套税收政策难落实等多个挑战,也制约了民非的发展。本报告建议通过拓宽资金来源、增加组织透明度和信息公开、优化社会服务评估方式、扶持社会服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和优化税收优惠政策等措施,来提高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可持续运营能力、公信力和服务效率。
    关键词:
  • 2019~2020年深圳市社会组织发展状况、问题及展望
    出版时间: 2020年10月
    2019年,深圳市社会组织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的政策利好中持续向高质量发展之路迈进。社会组织总量在高位稳步增长;整体结构优化,科研类社会组织、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等发展迅速;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基金会发展各具特色。2019年,深圳积极探索社会组织政策创制和机制创新,强化社会组织登记审查和规范管理,持续推进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动员和引导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展望未来,社会组织“降速提质”成为常态,更多的社会组织将深度参与基层治理作为基本,同时其服务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功能将在“双区定位”下进一步发挥。
    关键词:
  • 2020~2021年深圳市社会组织发展状况、挑战及展望
    出版时间: 2021年09月
    截至2020年底,深圳社会组织登记总数为10742家。“十三五”期间,深圳社会组织登记总量稳步增长、类型结构持续优化、发展质量显著提升,“十三五”规划社会组织发展主要目标顺利完成。2020年度深圳社会组织管理工作的重点是强党建、重质量、严监管、齐战疫、助脱贫。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社会组织在“双区建设”机遇下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的起步之年,展望未来,深圳社会组织可以抓住“双区建设”机遇,从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完善社会组织管理体系、优化社会组织发展环境、加强社会组织能力建设四个方面着手,进一步提升机构竞争力、行业凝聚力、社会影响力。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