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谭逸丹
机构:深圳国际公益学院
个人简介:

深圳国际公益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员。

    暂无内容
  • 深圳基金会参与扶贫工作报告
    出版时间: 2020年04月
    历经十年耕耘沉淀,深圳基金会在推动深圳建设“民生幸福城市”、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助推新时代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等方面做出了瞩目的贡献。而今,深圳基金会勇担责任,敢于创新,充分发挥自身在社会动员、资金整合、行业倡导、平台搭建等方面的优势,按照各自宗旨、理念和业务范围,各尽所能地参与和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已成为深圳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据统计,2016~2018年深圳基金会在全国共开展或资助开展扶贫项目1051个,扶贫项目支出总计23.34亿元,公共服务、教育、济困帮扶、文化体育是基金会扶贫的主要领域。
  • 2019~2020年深圳市社会组织发展状况、问题及展望
    出版时间: 2020年10月
    2019年,深圳市社会组织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的政策利好中持续向高质量发展之路迈进。社会组织总量在高位稳步增长;整体结构优化,科研类社会组织、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等发展迅速;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基金会发展各具特色。2019年,深圳积极探索社会组织政策创制和机制创新,强化社会组织登记审查和规范管理,持续推进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动员和引导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展望未来,社会组织“降速提质”成为常态,更多的社会组织将深度参与基层治理作为基本,同时其服务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功能将在“双区定位”下进一步发挥。
  • 深圳民办非企业单位发展报告
    出版时间: 2019年01月
    深圳民办非企业单位保持持续快速增长态势;提供服务收入占总收入的八成左右,民非经济贡献作用凸显;专职工作人员素质在行业内相对较高,但薪酬水平仍较低;民非服务领域多元,教育类民非占比超过五成。深圳民办非企业单位在政府购买服务等系列扶持政策中成长起来,在“三社联动”框架下参与社会治理,在社会需求的催生下朝专业化、精细化和规模化发展,在社会创新、科技创新的浪潮下逐步发展出本地特色。然而,社会服务领域信息化与资源整合度不高、自身能力建设不足、人才发展瓶颈、评估体系不完善、配套税收政策难落实等多个挑战,也制约了民非的发展。本报告建议通过拓宽资金来源、增加组织透明度和信息公开、优化社会服务评估方式、扶持社会服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和优化税收优惠政策等措施,来提高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可持续运营能力、公信力和服务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