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杨舸
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
个人简介:

女,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口流动与人口发展。

    暂无内容
  • 2019年大都市区城市公共服务与流动人口融入
    出版时间: 2021年01月
    本研究利用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进行分析认为,经济基础是大都市区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基础,城市充裕的公共服务以及流动人口相对较多的获得是他们愿意融入城市的一个重要保障。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保证大都市区市民化过程中,更应当重视城市公共服务的提供,尤其是对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基础教育资源的放开,以促进流动人口长期居留于大都市区。
  • 中国留守妇女状况研究
    出版时间: 2008年12月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人口的流动性不断提高。在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过程中,由于外出劳动力的主体是男性,老人、妇女和孩子留在户籍地,于是农村出现了“386199”现象。“38”即是指留守妇女群体。由于丈夫在家庭生活中的缺位,加重了留守妇女赡养老人和养育子女的家庭负担,降低了留守妇女的精神生活质量,部分地区针对留守妇女的犯罪案件有所增加。留守妇女问题已经成为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中越来越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重视的问题。一些地方的妇联和研究机构开展了关于留守妇女的典型性调查研究,与留守妇女相关的文献也在迅速增加。但中国人口流动究竟导致多少妇女留守?留守妇女的地区分布、年龄构成和家庭结构怎样?这些是典型调查无法回答的问题。为此我们利用人口学方法对人口普查数据和人口抽样调查数据进行了深度开发,以定量认识中国留守妇女基本状况。因为人口普查中没有涉及留守妇女生活状况的调查项目,为了更深入地认识留守对妇女生活状况的影响,我们在河南农村对部分留守妇女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853份。
  • 中国农村留守女童状况
    出版时间: 2008年12月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流动人口的数量不断增多。到2005年,流动人口达到14735万人。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后,他们留在家乡的子女就成为留守儿童。根据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估计,全国农村0~14周岁留守儿童规模多达2000万人。农村留守女童是留守儿童中的一个更加特殊的群体。由于中国广大农村地区还普遍存在“重男轻女”的传统社会观念,农村留守女童可能面临更严重的问题。解决好当前农村地区存在的留守女童问题,不仅关系到留守儿童的生存和发展,也关系到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本文将分析农村留守女童的规模、地域分布、受教育状况等基本信息,以期为农村留守女童提供更多的帮助,出台更多真正能有利于农村留守女童成长的政策或措施。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流动人口变动的九大趋势
    出版时间: 2009年05月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各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引起了全世界的高度关注。人口的大规模流动是其中最重要的变化之一。庞大的流动人口的产生和存在,不仅作为最活跃的生产要素推动了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而且还引发了最为深刻的社会变迁,劳动力的行业和职业构成、人口的城乡分布、社会的阶层结构、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等都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此,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非常有必要对30年来我国流动人口变化的历史脉络进行梳理,总结其变化规律。这样的梳理和总结,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历史,而且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预见我国流动人口的未来。
  • 深圳人口结构变动与卫生资源均衡分配研究
    出版时间: 2011年11月
    对一个城市而言,人口结构的变动会给其带来社会治安、教育、卫生等方面的诸多联动。深圳作为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医疗卫生条件也日趋完善。同时,由于中国流动人口的大幅度增加,对深圳这个具有特殊人口与医疗卫生体制的城市而言,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本研究将分析目前深圳市人口结构和分布现状、卫生资源分配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卫生资源的长期均衡性进行实证研究,并结合深圳市未来人口结构、空间变动趋势,提出深圳市公共卫生资源均衡分配与优化配置的指导思想、思路与原则、近期及远期目标并提出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