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田雪原
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研究所
个人简介:

1964年8月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学系,1964年8月-1979年4月在国家教育部等国家机关工作,1979年4月-1982年5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从事人口经济研究,1982年5月-1983年6月在美国东西方中心作高级访问学者,1984年4月-1998年12月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研究所(中心)所长(主任),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主要社会兼职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组成员,全国社科规划人口学科组长,中国人口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社会经济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国家人口计生委专家委员,国际人口科学联盟(IUSSP)成员等。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表《新时期人口论》、《大国之难:当代中国的人口问题》、《人口学》等专著23部(含主编),《为马寅初先生的新人口论翻案》、《论人口与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等论文500余篇(含30多篇英、俄、日文),研究报告30余篇,本人独自撰写在500万字以上,论文代表作收集在《田雪原文集》一、二、三、四中。20世纪80年代以来主持国家重大、重点项目6项,与联合国人口基金、美国、日本合作项目5项,在人口理论拨乱反正、人口发展战略、中观人口控制与社区综合发展、家庭经济与生育、人口老龄化与社会保障、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等领域,发表了有独到见解和比较系统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和美、日、荷、比、澳等国作学术报告多次,受到普遍好评和重视。1984年被授予首批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8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成果一等奖,1991年英国剑桥国际名人传记中心(IBC)授予“国际知识分子名人”颁发证书并在《成功的人》中作了业绩介绍,1995年美国传记协会(ABI)载入“世界五千名人录”颁发证书并作了事迹介绍,1996年获中华人口奖(人口最高奖),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2000年获国家图书奖,2003年获第六届中国民族图书奖一等奖。科研成果中,还有十多项获部委级特别荣誉奖、一等奖。

  • 中国老年人口(经济)
    胡伟略 副主编 ; 田雪原 主编 出版时间: 2007年04月
    老年学研究对象和领域横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学科。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关系密切,所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中国老年人口》分为人口、经济、社会三卷。该书力图从中国老年人口的现状出发,应用中国老年人口抽样调查资料,按照人口学的基木规范,积极吸取国外的科学研究成分,理论同实践相结合,对中国老年人口问题进行有益的探索研究。
  • 中国人口政策60年
    田雪原 出版时间: 2009年09月
    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换旧人。在三十多年从事人口科学研究过程中,笔者分出很大一部分精力研究人口发展战略和人口政策,感触颇深。古稀之年,一个愿望在心中萦绕多年,就是要把亲身经历过的中国人口政策的提出、形成和发展的情况整理出来,并且纳入人口科学研究视野,将其奉献给13亿中国人民以及国际社会关心中国人口变动和发展的各界人士。十年前笔者所著《大国之难——当代中国的人口问题》由今日中国出版社出版发行,比较全面地分析了人口与经济关系中总体人口与消费、劳动年龄人口与就业、人口老龄化与社会保障、人口素质与科技进步、人口城市化与产业结构、人口地区分布与生产力布局的矛盾和问题,以及人口与资源、人口与环境、人口与社会发展的矛盾和问题,初步提出和阐发了解决人口问题的一些思路。本书可视为它的姊妹篇,给出以往解决这些问题的政策轨迹、当前政策的具体分析和未来面临的政策选择。对于上述内容,笔者均站在学术视角做出分析和探讨。不言而喻,这样的分析和探讨是否科学,能否经得住历史的检验,随着时间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流转,答案也就自然地流淌出来。
  • 人口老龄化与“中等收入陷阱”
    田雪原 主编 出版时间: 2013年04月
    《人口老龄化与“中等收入陷阱”》专著,从分析人类发展史上一系列“发展陷阱”切入,论述了“中等收入陷阱”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当前面临的风险最大的“发展陷阱”。总结走出或落入该“陷阱”国家正反两方面经验,把握人口年龄结构走向老龄化和步入老龄化以后的社会经济发展,是极其重要的一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目前已跨进中高收入门槛;然而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矛盾突出,正面临“中收陷阱”考验。我们认为,从当前我国实际出发,跨越“中收陷阱”最为紧要的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化解社会矛盾集中爆发、走城乡统筹发展的城市化道路和兴利除弊地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就老龄化挑战而言,一是要抓住老龄化前期带来的机遇,利用还有将近20年人口年龄结构变动“黄金时代”提供的“人口盈利”、“人口红利”加快发展,力争在此期间实现对“中收陷阱”的成功跨越。二是从长期发展观察,必须突破老龄化中后期从属比累进上升困局,需要尽早谋划“以盈抵亏”、“以利补损”良策。三是关注劳动年龄人口的相对高龄化,以增强人力资本积聚对冲劳动力活力的减退,开发和利用好第二次人口红利。四是要把握老龄化过程中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新变化,科学应对工资率上涨和投资效益下降。五是消费主导型经济转变难度很大,必须破解老年消费乏力难题。针对这些问题,本书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运用其中由有关作者主持的2010年全国老年人口抽样调查、中国家庭结构和代际关系变动调查和中国20省、自治区、直辖市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调查取得的第一手资料,展开论证和分析,阐发了具有创新意义的观点和方法。依据标准消费人理论,构建老年人口有效需求与边际消费倾向模型,阐释2020年前后我国老年人口消费倾向的不同变动趋势;具体分析刘易斯第一拐点、第二拐点在我国的时间节点,阐明减少经济发展对劳动力过度依赖、加速资本对劳动力替代的理论依据和现实可行性;老龄化与城市化同步推进,农村老龄问题凸显,实现农村同城镇一样的养老保障全覆盖是关键;面对老龄化与社会转型,阐发如何从制度上保障老年人口财产、平等、丧偶后再婚等权益;实现“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养老保障目标,可按照严格养老金个人账户监管机制、填补养老金空账和适当延长养老金缴费年限“三步走”进行;“新农保”试点已经大面积铺开,运用来自20省区市的最新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提出攻克全覆盖难点的决策选择。
  • 后人口转变迎来新改革机遇
    田雪原 出版时间: 2014年06月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得益于人口转变年龄结构变动“黄金时代”提供的“人口红利”。目前,“人口红利”衰减趋势已成,人口老龄化日益显现等已成为焦点问题。本书在把握“后人口转变”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变动基础上,就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目标和任务,开展边缘、交叉、综合性实证研究。特别就劳动年龄人口变动与“人口红利”、人口老龄化与“中等收入陷阱”、劳工荒与2020年收入翻番、稳增长调结构与城市化转型、人口发展战略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等社会经济发展全局性重大问题,开展创新研究。本书分为八个部分。第一部分,换个视角——“后人口转变”遭遇新改革浪潮。重点探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重启改革,给社会经济发展等带来的机遇,释放出通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的正能量。第二至第六部分,立足“后人口转变”,在对劳动年龄人口、老年人口、城市人口变动研究基础上,阐发人口发展战略和人口政策决策选择。第七和第八两部分,站在我国长远发展战略——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两大战略立场,审视人口的变动和发展,提出和阐发人口在其中的位置、作用和影响,探寻改革的思路和“后人口转变”决策选择。
  • 论“人口后黄金时代”与发展
    田雪原 出版时间: 2017年06月
    本书汇集了作者2013~2016年的最新作品,分成六大部分:第一部分,人口战略与人口政策;第二部分,人口与经济发展;第三部分,人口老龄化与养老保障;第四部分,人口流动与城市化;第五部分,人口素质与可持续发展;第六部分,附录。本书论述了新中国人口政策制定始末、调整初衷、人口形势变化情况、“二孩”新政影响,以及人口与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生态、养老、社会保障等问题,可以为制定人口政策等提供重要参考。
  • 21世纪中国人口发展战略研究
    田雪原 出版时间: 2007年12月
    该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田雪原研究员主持的国家社科重大项目最终成果,放眼国际信息化,经济全球化和国内经济转轨,社会转型,人口转变视野,从实际出发,提出和阐发了21世纪中国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变动。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图像、特征和决策选择。理论联系实际,站在学科前沿,所提出的对策建议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为从事人口、经济、社会以及资源,环境事业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者,提供了有科学价值的研究成果。
  • 累进增长——历代人口政策的自然导向
    出版时间: 2009年09月
    为什么中国得以坐上第一人口大国的位置并且坐得如此稳固?两千多年积淀下来什么样的人口文化?其对当代和未来的人口变动与发展将产生怎样的影响?这是《中国人口政策60年》的入口处,也是寻找中国人口政策源头的钥匙。
    关键词:
  • 新人口论——当代人口政策的前期理论准备
    出版时间: 2009年09月
    当代中国人口政策,如同历史上的人口政策一样,人口理论是人口政策产生的思想基础,一般来说,有什么样的人口理论就有什么样的人口政策。因此,在历史揭开中华人民共和国新的篇章的时候,寻找新中国人口政策因何而产生,理清它的来龙去脉,仍然需要首先弄清人口理论的产生、发展和演变。
    关键词:
  • 八亿人口——控制人口增长政策逐渐升温
    出版时间: 2009年09月
    本章主要探讨1958年“大跃进”之后至1979年底这段时间,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的演变,理出一个大致的脉络,并给予理论上的阐释。
    关键词:
  • 战略抉择——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
    出版时间: 2009年09月
    客观形势的发展已经向人口科学研究发出挑战:中国存不存在人口问题?如果存在,症结在哪里、怎样研究、怎样解决?怎样才能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要求,为实现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富强作出贡献?本章就这些问题进行了一一解答。
    关键词:
  • 理论阐发——基于孩子成本—效益理论
    出版时间: 2009年09月
    本章笔者通过实践,提出并论证了孩子社会附加成本—效益理论,并将其应用到人口控制工作中去,经历实践—理论—实践认识论全过程,得到提升。
    关键词:
  • 瞻前顾后——2000年人口控制目标的提出与调整
    出版时间: 2009年09月
    多年来,对12亿人口目标的提出和调整,调整后出现的出生率和增长率的升高,学术界和社会各界众说纷纭。其实,从12亿人口提出之日起,就做了有突破可能的准备,后来的调整在情理之中。对其后的人口出生率和增长率的升高,也要置身具体的历史环境之中,做出实事求是的分析。
    关键词:
  • 人口转变——零增长到来的一天依稀可见
    出版时间: 2009年09月
    经过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艰苦努力,中国人口终于在90年代前期走到历史的拐点,生育率下降到更替水平以下。沿着低生育水平走下去,人口零增长一天的到来已经依稀可见。进入21世纪以后,生育率变动变得扑朔迷离,接下去是触底反弹,还是单边下跌?人口政策再一次走到十字路口。本章将对此进行分析。
    关键词:
  • 新的挑战——“转变后”人口错综复杂
    出版时间: 2009年09月
    “转变后”人口,指生育率下降到更替水平以下,并将低生育水平至少保持一个人口再生产周期左右的人口。“转变后”人口是由“三低”类型过渡到“后人口转变”必经的阶段,目前发达国家总体上已通过这一阶段,我国也已达到这一阶段的中后期。与一般意义的人口转变不同,“转变后”人口除人口数量、素质问题外,人口结构问题凸显是其最大的特点,它标志着全面、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时机已经到来。
    关键词:
  • 人口战略——立足于可持续发展视野
    出版时间: 2009年09月
    必须将人口发展战略纳入可持续发展战略之中,坚定不移地推进人口零增长一天的到来、推进向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强国的转变以及推进人口年龄、性别、城乡等结构的合理调整。
    关键词:
  • 人口政策——继往开来的历史重任
    出版时间: 2009年09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年来,人口政策走过艰难曲折的道路,成为“中国特色”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尽管对其认识和评价不尽相同,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政策将被载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史册,是没有任何疑义的。温故而知新,扬长而避短。总结过去、正视现实、面向未来,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一个沿着合理人口政策走向、数量庞大而适度、质量不断提高、结构趋于合理的中国人口,正从东方地平线上向我们走来。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