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姚进忠
机构:集美大学海洋文化与法律学院
个人简介:

南京大学社会学博士,现为集美大学海洋文化与法律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集美大学青年拔尖人才,北京億方公益基金会菁莪计划三期伙伴,福建省社会学会常务理事,福建省社会工作联合会副会长,厦门市社会工作协会副会长。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子课题1项,福建省软科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5项。出版专著1部;在《中国社会工作研究》等各类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新华文摘》论点摘编转载1篇,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或摘要转载10篇。获厦门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

  • 残疾人家庭抗逆力的多重表征与社会工作实践路向
    出版时间: 2020年12月
    残疾是个体损伤、社会议题,更是“家庭事务”。家庭作为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的核心载体,家庭能力发展直接影响到残疾人福祉水平。残疾人社会工作逐步关注残疾人的家庭与能力提升的服务。立足家庭抗逆力理论,本研究通过对残疾人社会工作服务项目中265户残疾人家庭的深入剖析,比较了不同的残疾人家庭在经历残疾人困境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抗逆力特征以及在适应过程中家庭如何发挥抗逆力的功能,提炼出了残疾人家庭抗逆力的多重表征。研究将残疾人家庭抗逆力表征提炼为三大类六小类:稳定均衡型(积极成长型与稳定发展型)、功能失调型(应对失衡型与支持失衡型)、运作僵化型(运作无效型与危机导向型)。通过将不同类型的家庭对待残疾人事件的信念、应对残疾事件的生活智慧以及家庭生活策略呈现的差异性状态作为观察与服务的一个基本性依据与参照,为社会工作者制订有针对性的服务计划提供了数据支持。
    关键词:
  • 需要为本:残疾人社会工作实践模式研究——基于XM市“携手·共进”残疾人项目的剖析
    出版时间: 2016年03月
    残疾人是中国社会弱势群体中困难最多、问题最突出的群体之一,需要政府和社会给予特殊的支持与帮助。残疾人社会工作从专业层面提升残疾人的福利水平是对残疾人保障及公共服务的补充和深化,有利于推动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本文基于多亚尔和高夫的需要理论,对XM市“携手·共进”残疾人社区服务项目进行考察,总结残疾人的中介需要,制定围绕残疾人需要的服务计划,以满足其需要,使残疾人身体日益康复和获得自主。立足于项目的运作与成效的反思,研究对以需要为本的残疾人社会工作实践模式提出相关建议,以实现残疾人福祉,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关键词:
  • 激进抑或中庸:家庭抗逆力的属性争论与本土延展
    出版时间: 2021年12月
    作为新的应对危机的社会服务框架,家庭抗逆力理论提供多样态的正面架构,将服务视角从缺陷为本转向能力为本,其内涵深受文化要素的影响。基于概念的运用与实践,中国本土有了诸多的探索。但是立足实践,围绕文化处境对概念的属性和内涵进行深度拓展的研究不足,这对家庭抗逆力提升与扩展的研究与实践提出了新的走向。本研究立足本土的调查与实践,发现残疾人家庭的应对智慧为家庭抗逆力的属性争论提供了新的实证支持数据,并将家庭抗逆力理论放置于中国文化处境中进行一定程度的延展,从家庭抗逆力的“家庭”再解读、家庭抗逆力的本土“力”文化和家庭抗逆力的本土“过程”三个角度进行家庭抗逆力的本土文化对话,以提升概念的解释性与可行性。本研究发现,与西方家庭抗逆力的激进思维不同,家庭抗逆力在本土呈现一种中庸形态。
    关键词:
  • 家庭抗逆力的生成研究导论
    出版时间: 2022年02月
    中国残疾人群体数量大、问题多,是一个不能忽视的弱势群体。作为特殊的弱势群体,残疾人是民生工程的重要对象。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是新时代发展残疾人事业的重要工作。与新时代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相适应,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即将进入社会服务时代。家庭是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的核心载体,残疾人家庭的社会工作服务是残疾人社会服务的重要维度,家庭能力发展直接影响残疾人福祉水平。家庭抗逆力是家庭能力的重要内容。在这样的背景下,对残疾人家庭抗逆力(family resilience)生成机制进行研究,有着突出的学术、政策和服务意义。
    关键词:
  • 残疾人社会工作与家庭抗逆力相关研究
    出版时间: 2022年02月
    根据研究问题和目的,本文以思路递进的逻辑进行文献资料综述。第一节将对社会福利中的残疾研究进行综述,展现残疾概念演进和残疾人社会福利制度满足残疾人福利需要的理路演进、供需困境与未来趋势。第二节将回顾残疾人社会工作服务研究的转向,呈现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发展趋势,明确本研究的立足点。第三节将对家庭抗逆力的理论争辩与实证研究进行回顾,展现家庭抗逆力在指引本土残疾人社会工作服务与研究方面的契合性。
    关键词:
  • 家庭抗逆力理论框架与行动研究方法
    出版时间: 2022年02月
    本文将依据家庭抗逆力理论搭建研究的理论框架,并根据研究问题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提出《家庭抗逆力的生成》一书的研究内容、具体操作方案与章节结构。第一节将在家庭抗逆力理论指引下建立研究框架,具体化本书的主要研究内容,对研究的主要概念操作化,从而为实证研究提供方向与指南。第二节将讨论本书使用的行动研究方法,介绍实证研究中资料收集的方法、具体的资料分析技术、研究的效度与信度,以及研究中可能涉及的伦理与局限。第三节根据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设计,对本书的章节结构安排做简要介绍。
    关键词:
  • 残疾人家庭抗逆力样态的扎根剖析
    出版时间: 2022年02月
    残疾作为家庭遇到的重大危机之一,势必会给家庭带来各种可能和持续性的破坏与伤害。作为一种“家庭事务”,残疾对于不同家庭产生不同的持续冲击与影响,不同家庭看待残疾和应对残疾的方式呈现差异化。是什么导致家庭产生分化影响?是什么使有些家庭能在困境中一往无前、克服压力,这成为研究关注的焦点,也是对残疾人家庭抗逆力状况的研究。家庭随着时间的推移,其运行方式、生活的复杂背景、风险和保护机制之间存在微妙平衡。本文立足残疾人社会工作项目实施的动态状况,以对残疾人家庭所处脉络环境、阶段性动态发展情况的充分掌握为基础,运用扎根理论对项目服务中265户残疾人家庭档案材料进行编码处理,提炼残疾人家庭所面临的困境、对待残疾事件的信念、应对残疾事件的生活智慧和家庭生活策略,对差异化和多样化的残疾人家庭表现进行总结呈现,探究残疾人家庭在残疾困境中的抗逆力样态呈现,得出残疾人家庭抗逆力样态的一个基本性参照。当然必须明确的是残疾人家庭抗逆力样态是变动的——家庭在向前的过程、在不同阶段都会有变化。因此,研究结果只是尽可能将残疾人家庭抗逆力在一定时期的状态提炼出来,作为在观察与服务时的一个基本性的依据,为社会工作者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服务计划提供数据支持。
    关键词:
  • 残疾人家庭抗逆力生成的服务推进与类型化策略
    出版时间: 2022年02月
    残疾人家庭抗逆力样态的提炼研究比较全面地呈现了残疾人家庭应对困境的基本过程和策略,为社会工作介入提供了参照性的基础,本文聚焦残疾人服务项目的服务设计,从实务工作中对残疾人家庭进行需要评估,并总结提炼出残疾人家庭抗逆力生成的类型化策略。
    关键词:
  • 残疾人家庭抗逆力生成的理论与行动反思
    出版时间: 2022年02月
    遵循行动研究的路径,基于需要评估与提炼总结、残疾人家庭抗逆力生成的社会工作服务设计和以类型为基础的动态服务策略研究,动态地呈现了社会工作实务过程。本文将立足理论,从残疾人家庭抗逆力生成服务的理论考察和社会工作行动反思两个方面入手,深入剖析残疾人家庭抗逆力生成的理论化策略和实际服务成效与不足,探究残疾人社会工作服务的关键核心,以推进残疾人家庭抗逆力的发展,为社会工作介入提供更多参考。
    关键词:
  • 研究对话:家庭抗逆力的本土拓展
    出版时间: 2022年02月
    基于调查资料的剖析和实务工作的提炼总结,研究呈现了残疾人家庭抗逆力的样态和运作,解析了社会工作介入残疾人家庭抗逆力生成的具体策略与技术。立足研究发现,本文将围绕本土文化对研究的核心概念——家庭抗逆力进行分析讨论,结合实证数据呈现的现象从理论上对本研究进行总结,以提升家庭抗逆力的本土运用空间和解释力,并基于此提出残疾人社会工作服务的扩展方向。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