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残疾人家庭抗逆力的多重表征与社会工作实践路向

作者:
姚进忠
出版日期:
2020年12月
报告页数:
39页
报告字数:
36526字
所属图书:
中国社会工作研究 第十九辑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残疾是个体损伤、社会议题,更是“家庭事务”。家庭作为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的核心载体,家庭能力发展直接影响到残疾人福祉水平。残疾人社会工作逐步关注残疾人的家庭与能力提升的服务。立足家庭抗逆力理论,本研究通过对残疾人社会工作服务项目中265户残疾人家庭的深入剖析,比较了不同的残疾人家庭在经历残疾人困境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抗逆力特征以及在适应过程中家庭如何发挥抗逆力的功能,提炼出了残疾人家庭抗逆力的多重表征。研究将残疾人家庭抗逆力表征提炼为三大类六小类:稳定均衡型(积极成长型与稳定发展型)、功能失调型(应对失衡型与支持失衡型)、运作僵化型(运作无效型与危机导向型)。通过将不同类型的家庭对待残疾人事件的信念、应对残疾事件的生活智慧以及家庭生活策略呈现的差异性状态作为观察与服务的一个基本性依据与参照,为社会工作者制订有针对性的服务计划提供了数据支持。

关键词:

社会工作残障者家庭抗逆力

作者简介:

姚进忠:南京大学社会学博士,现为集美大学海洋文化与法律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集美大学青年拔尖人才,北京億方公益基金会菁莪计划三期伙伴,福建省社会学会常务理事,福建省社会工作联合会副会长,厦门市社会工作协会副会长。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子课题1项,福建省软科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5项。出版专著1部;在《中国社会工作研究》等各类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新华文摘》论点摘编转载1篇,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或摘要转载10篇。获厦门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

文章目录
·研究问题的提出
文献回顾:残疾人社会工作服务研究走向
  • (一)赋权范式:从问题视角到能力视角
  • (二)系统范式:从个体关注转向生态干预
·研究框架:家庭抗逆力的理论内涵
研究方法与设计
  • (一)多个案叙事方法
  • (二)样本的人口特征
  • (三)资料分析方法
资料分析:残疾人家庭抗逆力样态呈现
  • (一)稳定均衡型
  • (二)功能失调型
  • (三)运作僵化型
结论与讨论
  • 1.立足家庭抗逆力扩展的残疾人社会工作政策的倡导与生成
  • 2.残疾人家庭抗逆力提升的综合社会工作服务策略探索
  • 3.立足家庭抗逆力的残疾人社会工作服务的操作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