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周全德
机构: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个人简介:

1954年10月出生于河南省信阳市,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退休后被聘为民革河南省委高端智库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口社会学、家庭社会学及女性社会学。自1985年以来,出版独著、主编8部书籍,发表论文300余篇,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课题2项、省部级社科基金课题8项、国际劳工组织委托课题1项。曾被河南省维护妇女儿童权益暨平安家庭创建协调组授予优秀理论工作者称号。已发表的成果获得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3项、中国妇女研究优秀成果奖1项、厅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十余项。

  • 2012年河南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
    刘振杰 周全德 李怀玉 副主编 ; 牛苏林 刘道兴 主编 出版时间: 2012年01月
    本书由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主持编纂,系统概括了近年来尤其是2011年河南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所取得的主要成绩,分析了当前面临的形势、任务和亟须认真破解的主要问题,并对河南2012年社会发展提出对策和建议。 全书由总报告、分报告、专题报告、行业报告组成。总报告由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河南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撰写,代表本书对河南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的基本观点。总报告认为,2011年,即“十二五”开局之年,河南以加快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为主攻方向,以促进“三化”协调发展为主线,以改善民生为抓手,大力推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经济总量突破2.5万亿元人民币,人均GDP突破4000美元,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为中原崛起绘制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宏伟蓝图。2012年,中原经济区建设将全面实施,必定为河南振兴注入新的发展动力。但是,人口多、底子薄、基础差、人均指标低的基本省情,决定了河南在未来的发展中仍会面临诸多困难和制约因素。转变发展方式、大力改善民生、共享发展成果、创新社会管理、推进社会公平,以及着力破解发展瓶颈、全面提升发展的质量,将是河南实现科学发展、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面临的主要任务。分报告、专题报告、行业报告,邀请省内知名专家学者,从不同视角研究、评析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全书资料翔实,内容丰富,客观反映了2011年河南社会发展的轨迹,破解了和谐中原建设中的矛盾和问题,提出了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对策建议,展望了2012年河南社会形势的发展趋向。
  • 2013年河南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
    刘振杰 周全德 李怀玉 副主编 ; 牛苏林 刘道兴 主编 出版时间: 2013年01月
    本书由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主持编纂,系统概括了近年来尤其是2012年河南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所取得的主要成绩,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任务和亟须认真破解的主要问题,并对河南2013年社会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全书由总报告、分报告、专题报告、行业报告组成。总报告由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河南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撰写,代表本书对河南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的基本观点。总报告认为,2012年是中原经济区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的开局之年,河南经济总量突破3万亿元人民币,人均GDP接近5000美元,粮食产量超1100亿斤,全省呈现经济稳步增长、民生状况持续改善、社会管理和社会建设全面推进、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社会大局稳定和谐的良好局面。但是,人口多、底子薄、基础差、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的基本省情,依然是制约河南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短板。2013年,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转变社会发展方式、大力改善民生、创新社会管理、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推进社会公平,努力破解社会发展瓶颈,全面提升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将是河南实现科学发展,加快推进社会建设面临的主要任务。分报告、专题报告、行业报告,邀请省内知名专家学者,从不同视角研究、评析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全书资料翔实,内容丰富,客观反映了2012年河南社会发展的轨迹,破解了和谐中原建设中的矛盾和问题,提出了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对策建议,展望了2013年河南社会形势的发展趋向。
  • 2014年河南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
    刘振杰周全德 李怀玉 副主编 ; 牛苏林 刘道兴 主编 出版时间: 2014年01月
    本书由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主持编纂,系统概括了近年来尤其是2013年河南社会建设所取得的主要成绩,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任务和亟须认真破解的主要问题,并对河南2014年社会发展提出对策建议。2014年河南社会蓝皮书依据党的十八大报告及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基本精神,以新型城镇化与社会体制改革为主题。全书由总报告、城乡统筹篇、民生就业篇、网络舆情篇、社会治理篇组成。总报告由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河南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撰写,代表本书对河南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的主要观点和见解。总报告认为,2013年,河南省委、省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努力打造富强河南、文明河南、平安河南、美丽河南“四个河南”,着力调结构、转方式、促改革、惠民生,促进了河南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但人口多、底子薄、基础弱、人均水平低、发展不平衡的基本省情尚未根本改变,发展中还存在一系列亟待破解的瓶颈和障碍,河南仍处于爬坡过坎、攻坚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领域各项事业总体滞后的基本现状,依然是制约河南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短板。201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战略部署的重要一年,转变社会发展方式、大力改善民生、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推进社会公平,努力破解社会发展瓶颈,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全面提升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将是河南实现科学发展,加快推进社会建设面临的主要任务。城乡统筹篇、民生就业篇、网络舆情篇、社会治理篇四大板块内容,邀请省内专家学者从不同视角探究、评析社会建设和社会体制改革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全书主题明确、内涵丰富,客观反映了2013年河南社会发展的轨迹,破解了河南社会发展领域中的矛盾和问题,提出了深化社会体制改革、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对策建议,展望了2014年河南社会形势的发展趋向。
  • 2011~2020年河南省人口形势变化及劳动力结构情况研究报告
    出版时间: 2020年12月
    本报告根据人口统计相关资料,就现阶段河南人口发生的变化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并就河南人口形势变化的基本趋向及其对全省劳动力结构的影响,从人口学、经济学、社会学相结合的视角进行了理论探讨、问题揭示以及相关的前瞻性预判。依据以上资料分析和探索性思考,从及时转变传统观念和提高认知能力水平,顺应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趋势,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在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推进的大背景下进一步推动河南农村劳动力就业转移等方面,向政府和社会相关部门提出了可供参考的建议。
    关键词:
  • 深化农村留守人口问题研究
    出版时间: 2010年08月
    在国内,近些年来学界在对我国举世瞩目的“民工潮”现象进行系统、深入研究的同时,也对留守在农村的妇女、儿童和老人的生存发展境遇及生活现状进行了探讨。其中较有影响的有段成荣、周福林利用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对全国“留守儿童”的规模、结构、分布等进行的实证研究,叶敬忠、贺聪志、潘璐、吴惠芳等从农村社会学视角对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所进行的全国范围内的田野调查及综合研究,丁杰、吴霓等从教育心理学的视角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进行的系统研究,四川社科院研究生院团队运用社会学调查方法对四川民工“留守妇女”的生存状况进行的专项调研,张玉林从社会变迁的视角对农村“留守人口”问题进行的分析与思考,陈路从婚姻社会学的视角就农民工的婚姻破裂问题进行的研究,以及陆福兴从性社会学的视角就“留守妇女”的性与心理健康问题进行的研究,等等。一般说来,虽然我国学者对于农村“留守人口”问题的研究已初具规模且成果颇丰,但从研究层次来看尚处于初始阶段,其主要表现为研究视角单一、综合性的分析与概括较少,描述性研究较多、解释性研究较少,以至于还没能形成切中要害的理论解释图式。鉴于此,笔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入手进一步深化对这一问题的研究。
    关键词:
  • 河南省“民生工程”研究报告
    出版时间: 2012年01月
    近些年来,河南各项“民生工程”的实施,有效解决广大人民群众所思所忧的各种迫切问题和疑难问题,使人民群众真正得到实惠,并且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对未来河南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实践表明:以“为人民群众每年办好十大实事”作为主要内容的河南“民生工程”建设,它不仅具有利农惠农、统筹兼顾、着眼于发展等特点,而且在反复实践及不断改进的基础上,为其自身进一步发展积累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面对建设中原经济区这一新形势、新任务,河南“民生工程”有待于进一步充实、完善和提高。
    关键词:
  • 河南省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现状分析与治理对策
    出版时间: 2005年03月
    近年来,河南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与持续攀升态势,已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分析河南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产生的原因、特点及其负面影响,提出相应的对策,对于贯彻《河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纲要》,促进中原崛起,意义甚大。
    关键词:
  • 河南省妇女发展现状分析与展望
    出版时间: 2005年03月
    将人口大省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开发妇女人力资源是其中的重要环节。省妇联与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联合举办河南省首届妇女就业与再就业供需见面洽谈会,为女性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了良好条件。2004年,河南省各级维权协调组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以“法律宣传、法律咨询、法律服务、送法下乡” 为主要内容的“三八” 妇女维权周活动。省妇联在全省范围内推出以弘扬“母亲精神” 为核心的“母亲教育”工程,带动了广大已婚妇女对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积极关注和热情投入。
    关键词:
  • 河南省人口发展现状与展望
    出版时间: 2006年01月
    关键词:
  • 河南综合治理出生性别比升高工作探讨
    出版时间: 2010年01月
    本文首先阐述了河南综合治理出生性别比升高的成效及经验: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有了较大提高,关爱女孩的社会氛围已初步形成,关爱女孩的社会氛围已初步形成,拓宽了区域合作的范围。其次指出了河南综合治理出生性别比失衡工作的不足及成因:不足表现为:思想观念及工作方式转变不彻底,重奖惩、轻宣教的倾向依然存在,解决特殊人口群体的出生性别比偏高问题措施不力,“关爱女孩行动” 的层面较浅且流于一般化,将性别平等意识纳入地方政府决策主流的程度不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是人们对河南出生性别比偏高问题属性的认识不清及对该问题存在的长期性和复杂性认识不够。然后作者对对河南综合治理出生性别比失衡工作基本走向进行了分析和预测。
    关键词:
  • 河南省人口发展态势分析及预测
    出版时间: 2008年01月
    本文首先分析了河南省人口发展态势,河南省出生人口持续下降, 人口总量匀速增长,人口流动不断加快, 流动人口逐年增加,人力资源得天独厚却有待开发, 人口素质日渐提高仍相对滞后,人口老龄化咄咄逼人, 出生性别比居高不下。在分析的基础上,对人口发展进行了预测:河南人口发展将面临5 大人口高峰的冲击,河南人口发展将较长时期面临着人口规模与经济社会发展不适应、人口数量与人口素质不协调、人口结构不正常、人口分布不合理等多重问题并存的复 杂局面。
    关键词:
  • 2012年河南省基本民生建设研究报告
    出版时间: 2013年01月
    2012年,河南进一步加大对基本民生建设的投入力度,全省基本民生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其主要经验是坚持“以人为本”和共建共享的原则、诉诸普惠与特惠的有机结合,将解决基本民生问题寓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之中等,并且呈现尊重和维护群众民生权利、集思广益、因地制宜、循序渐进、重点推进等特点。针对河南目前在劳动就业、收入分配、教育和医疗服务、住房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尚存在的难题,本文提出了以发展促增收、以创业促就业、以均衡促提升、以“医改”促健康等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
  • 当前河南民生问题探讨
    出版时间: 2009年01月
    现阶段,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乃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它对于促进中原崛起及建设和谐河南意义重大。民生是指老百姓的生存境遇及生活状态, 它贯穿于人们衣食住行和生老病死的全过程。著名社会学家邓伟志认为民生问题可分为两大类, 即生存型民生问题和发展型民生问题: 生存型是指有饭吃, 有衣穿, 有房住, 冻不着,饿不着, 解决温饱安居问题; 发展型则是指吃得好, 穿得体面, 住得宽敞, 玩得舒心, 解决生活质量问题。改革开放30 年来, 中国人民已基本上解决了温饱安居问题, 目前正处于解决发展型民生问题的阶段, 就河南来说, 也是如此。近年来, 河南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关注民生问题, 并且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举措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徐光春书记提出:“解决民生问题是最大的政治, 改善民生是最大的政绩。”经过近年来的摸索, 河南已经走出了一条符合科学发展观、合乎民生发展规律, 又具有自身特色的民生之路。本篇报告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当前河南民生的新进展,第二部分阐述了影响河南民生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最后一部分笔者给出了解决民生问题的主要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