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邓榕兰
机构:广州社会组织研究院
个人简介:

广州社会组织研究院研究人员。

    暂无内容
  • 2019年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的广州经验与启示
    出版时间: 2020年12月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要求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再次强调“健全志愿服务体系”。广州市推动志愿服务制度化的实践经验主要包括:不断加强市、区、街(镇)、村(居)四级志愿服务组织协同联动;完善相关法规政策,加强志愿者权益保障;注重品牌志愿服务组织和项目打造,发挥品牌示范带动作用;重视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专业人才的培养,建立全过程的志愿者培训体系,提升志愿服务专业能力;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为志愿服务赋能,打造公益“时间银行”,为志愿服务的精准化、精细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
  • 慈善成为城市发展新的战略选择
    出版时间: 2019年12月
    2018年11月5日,“中国善城大会”在广州召开。本次大会发布《创建慈善城市·广州行动》,提出城市慈善事业发展的重点和方向,并启动国内首个“慈善城市发展研究基地”,为城市慈善协作网络与机制的构建奠定了良好基础。在广州行动的具体落实中,建议慈善整体发展水平当前居于全国前列的城市在带动所在区域慈善事业发展中发挥“引擎”作用,并注重发挥区域慈善行业组织的平台作用。此外,应通过慈善协作网络的建设,有效促进东、中、西部城市慈善事业的共同提升和均衡发展。
    关键词:
  • “慈善家庭”促进慈善融入广州市民生活
    出版时间: 2019年12月
    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既需要立足长远的战略设计,又需要凝聚每一个微小个体的智慧和力量。广州市民政局等部门在2018年发起的寻找“慈善家庭”活动,让慈善理念更加深入普通市民生活,也让慈善成为市民的一种生活方式,同时,也让我们看到公众参与慈善的三大转变:第一,越来越多的人从单纯的捐款捐物走向身体力行地参与志愿服务;第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身边的公益,关注自身社区的建设和发展;第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从单纯的公益参与者转变为公益的积极倡导者和传播者。
    关键词:
  • 2020年度广州市志愿服务组织发展报告
    出版时间: 2021年12月
    截至2020年12月31日,在广州市、区两级登记注册的社会组织名称中含有“志愿”“义工”“义务工作者”字样的社会组织共有108家。广州市志愿服务组织数量及收支规模稳步提升,呈现积极的发展态势。进入新发展阶段,为了更好地推动志愿服务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创新,本文提出以下建议:促进志愿服务加快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在“社工+慈善+志愿者”实践基础上,优化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的“五社联动”机制;发挥枢纽型志愿服务组织作用,提升志愿服务专业化水平;优化志愿服务项目品牌,促进多元主体参与;依托大湾区优势,加强志愿服务合作交流,打造具有“湾区特色”的品牌志愿服务项目,探索志愿服务专业人才联合培育模式。
    关键词:
  • 慈善组织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广州探索
    出版时间: 2021年12月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广州慈善组织快速响应,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工作:政策引导及时,为慈善组织的有序参与提供了政策保障;枢纽型组织发挥了积极的协调作用;慈善组织紧密结合自身服务领域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制定社会组织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团体标准。基于广州的实践观察,本文提出完善慈善组织参与突发事件应急响应制度的建议:加强社区应急机制建设,鼓励社区成立应急志愿服务队;制定慈善组织参与重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建立协作平台;引导慈善组织将工作重心置于灾后恢复和重建阶段。
    关键词:
  • “慈善之区”创建的番禺探索
    出版时间: 2022年11月
    2021年5月,番禺区积极响应广州市深化“慈善之城”创建的决策部署,在全市率先启动创建“慈善之区”,并于9月印发《番禺区创建“慈善之区”工作方案(2021—2023年)》。在具体实践过程中,番禺区充分发挥慈善会的枢纽作用,通过推进慈善支持网络建设、大力培育发展社区基金、不断拓宽慈善募捐渠道、打造区级公益创投品牌等举措,有力促进了番禺区慈善事业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