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陈文超
机构: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
个人简介:

社会学博士,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兼任华中科技大学团委副书记;主要研究方向为经济社会学、组织社会学与社会政策分析;讲授“社会调查方法”等课程;曾获2023年共青团服务乡村振兴“笃行计划”优秀实践个人称号,2023年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镜头中的三下乡”优秀指导教师,指导学生获得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红色专项活动二等奖。

  • 家户主义与进城创业组织运转
    陈文超 出版时间: 2019年12月
    在日常经济实践中,进城创业者以个人能力和家户组织为基础在城镇市场经济中创办相关经济组织,并将家户组织作为依赖路径链接组织运作所需的资源。在具有本土社会文化特质的“家户主义”机制作用下,进城创业的经济组织得以维系,并呈现当前繁盛的个体经济图景。与以往的研究不同,本研究审视进城创业现象,强调社会—经济的均衡作用,在实践中深入认知进城创业经济组织与家户组织的相互统一。在传统和现代的相互作用下,通过家户主义机制,进城创业经济组织不断发展,并且呈现“星星之火”“遍地开花”的发展态势。本书深入剖析家户主义机制及其与家户制度的不同,强调形式与实质的统一、社会结构与文化观念的联合、社会文化与经济理性的均衡、经济行动与社会结构的互构等。简而言之,对“家户主义”概念和社会解释机制的建构,为我们解释日常经济实践中的经济行动以及相关经济组织运作现象提供了一种可能。
  • 在田野实践中发现社会
    陈文超 出版时间: 2024年11月
    组织和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不是体验常识,更不是休闲猎奇,而是在认知-行动迭代机制作用下完善大学生社会认知结构,提升大学生社会行动水平。本书强调大学生要开展有社会价值的实践活动,秉持“从实求知”的原则,运用田野调查方法,按照田野实践要求进行田野实践活动选题、田野实践方案设计、田野实践行前准备、田野实践资料收集、田野实践资料整理分析、田野实践报告撰写、田野实践活动推介等,进而在实践的过程中提升逻辑思维和理性分析能力,形塑社会担当理念和人文关怀素养,达致实践育人的目标。本书展示了一个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行动案例,回应了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的困惑和问题,是社会学专业教师指导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的有效尝试和优秀成果,不仅对社会学专业教师有借鉴意义,而且对大学教育工作者和大学生都有诸多启示。
  • 城乡劳动力市场中农民的自主经营选择及其特征
    出版时间: 2015年07月
    本文基于对2012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的分析,考察了城乡劳动力市场中选择自主经营劳动形式的农民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分析结果显示,自主经营劳动形式对农业户籍劳动者存在一定的条件要求。相对于打工劳动形式而言,年龄与受教育水平等因素对选择自主经营呈现倒“U”形影响关系;相对于务农劳动形式而言,年龄对自主经营选择呈现倒“U”形影响关系,而受教育水平越高,则自主经营选择的可能性越大。并且,他们的劳动内容大多缺少一定的技术含金量等。本文认为,当前城乡劳动力市场中的实践者既非农民群体中的精英群体,也非社会中的弱势群体。
  • 2013年我国家庭因素对进城创业选择的影响——基于2013年CGSS数据的分析
    出版时间: 2018年06月
    家庭因素影响进城经济活动的选择。通过对CGSS 2013数据的分析,本研究探究了家庭因素在进城创业经济活动中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与已有研究有所不同,本研究发现,家庭组织对进城创业经济活动的影响并非在于提供情景,如由于照顾家庭未成年子女等而选择进城创业经济活动,抑或是父辈职业影响子代进城创业经济活动的选择,均不是家庭发展倒逼的影响,而主要是在于家庭组织能为进城创业经济活动提供必要的人力要素和物质要素。具体来说,家庭子女数与进城创业经济活动选择间的倒U形的曲线关系告诉我们,家庭子女数保持在3个左右,则进城劳动者选择创业经济活动的可能性最大;家庭物质条件较好,则家庭成员选择进城创业经济活动的可能性较大;等等。可见,家庭因素对于进城创业经济活动的影响在于家庭组织能为其提供必要的生产要素。
  • 做有价值的社会实践活动
    出版时间: 2024年11月
    自2014年以来,笔者所在项目小组在社会实践活动开展与探索中,习惯于将深入实地的田野研究方法运用到社会实践中,通过开展实地研究,形成从实求知的社会实践路径,在此基础上,我们通过对9年来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形成了运用田野方法组织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路径和策略。为了更好提升社会实践活动质量和育人成效,《在田野实践中发现社会》一书通过对我们自身社会实践经验的解构与反思,归纳和概括大学生社会实践提质增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