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蔡宪
机构:中共安徽省委党校
个人简介:男,安徽寿县人,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副校长,中国社会学会理事,安徽省社会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主编了《民生时代的中国乡村社会》等专著多部,撰写了《产业支撑:安徽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发展的必然选择》等论文100多篇。
  • 安徽社会建设分析报告(2014~2015)
    金乃俊 方金友 吴树新 副主编 ; 安徽省社会学会安徽省社会科学院中共安徽省委党校 编 ; 王开玉 蔡宪 黄家海 主编 出版时间: 2015年11月
    《安徽社会建设分析报告(2014~2015)》全面介绍了安徽省在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社会建设重点领域的新突破、新成就、新经验和新发展。全书分为总报告、改革创新篇、社会结构篇、社会组织篇、社会事业篇、社会生态篇、社会治理篇、社会养老篇和附录。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也是安徽省在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实施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战略的丰收之年。2014年,安徽省在重点领域改革有了新突破,教育领域改革全面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稳步推进,社会治理不断创新,在推进养老服务产业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社会建设机遇与挑战并存,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但经济下行压力明显;社会结构持续优化,但社会建设领域改革依然面临诸多困境。加强社会建设,必须统筹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积极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着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以法治方式创新社会治理;大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不断探索区域协调发展新模式;切实加强生态强省建设。安徽省在大力实施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进程中,为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增强经济和社会发展建设的软实力,其中多项科技创新指标步入“全国第一方阵”。
  • 民生时代的中国乡村社会
    孙永珊方金友 吴丹 副主编 ; 王开玉 蔡宪 黄家海 主编 出版时间: 2012年07月
    安徽是一个农业大省,改革开放以来,正在发展成一个农业强省。中国的包干到户是从安徽小岗村开始的,中国农村税费改革也是安徽先试点的,还有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安徽也是率先起步的。因此,研究中国乡村社会的发展和变迁不能不研究安徽,不能不关注安徽,不能不调查安徽。安徽的社会学者一直坚持以农村社会学研究为重点,以农村研究为方向。2005年中国社会学会在安徽召开学术年会,安徽社会学会举办了“农民工是中国农村中等收入者的主体”论坛,取得了成功。2008年以来,他们在中国社会学学术年会上,先后又成功地举办了“中国农村改革三十年”、“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中国农村社会变迁”、“中国乡村社会建设”、“中国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等分论坛。这些论坛是以中国乡村社会为内容的,每一个论坛都吸引了全国各个省研究相关问题的学者参加,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论坛也体现着全国农村研究的水平,可以说是中国社会学学术年会乡村研究的一个品牌。本书就是从参加论坛的优秀论文中精选出来的文章的集结。从参加论坛作者的队伍来看,有专业研究机构的学者,有大学的教师,有党校的理论工作者,还有政府部门的研究者;有中老年学者,还有更多的青年学者。从论文研究的内容来看,本书汇集了社会学界研究农村社会的各种学术观点、各种视角的理论研究成果,吸收了各种新鲜的理论养分,社会学的研究学理性和真实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 安徽社会建设分析报告(2012~2013)
    王开玉 蔡宪 黄家海 主编 出版时间: 2013年04月
    《安徽社会建设蓝皮书——安徽社会建设分析报告(2012~2013)》是我国第一本中西部省份专项研究社会建设的专著,本书总结分析了安徽创新社会管理探索的最新经验,分为社会管理篇,社会组织篇,社会事业篇,社会保障篇,社会结构篇。本书的创新点在于:第一,安徽是一个农业大省,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安徽提出了“生态竞争力指标体系”,本书对此进行了全面的解析。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本书展示了安徽乡村从“村”到“村落”的发展。第二,党的十八大明确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词直接引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中国好人安徽最多,本书分析了中国好人的“安徽现象”。 第三,总结分析了安徽创新社会管理探索的最新经验,如:在乡村,试点市县建立了群众工作部和信访办合署办公模式,创新了政府和人民群众联系的新桥梁。在城市,加强社会组织和社区建设,社会管理由组织社会向社会组织方向探索,建立了依靠人民群众化解社会矛盾的新机制。第四,社会组织的发育构建了结合安徽实际的社会组织评估新的指标体系,对全省基金会、社会团体、商会和行业协会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评估,推动和规范了社会组织的发展。
  • 产业支撑:安徽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发展的必然选择
    出版时间: 2012年07月
    总结农村改革开放30年发展历程给我们的一个重要启示就是,农村改革的重点已经由通过生产关系的变革、调动和保护农民的积极性转换到发展现代农业、寻求产业支撑、增加农民收入的农村改革后发展时期。如果说前30年完成了安徽农业由小到大的任务,那么后30年则是要完成由大到强的艰巨任务。笔者认为,在推进安徽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的进程中,关键是要根据安徽的农业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经济优势和社会优势,特别是在总结30年安徽农业改革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扭转思路,大胆创新,立意改革,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安徽特点的农业产业支撑道路。本文就此谈点看法。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