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刘慧君
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
个人简介:

1975年4月生,山东莱芜人,管理学博士,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2010~2011年、2013~2014年期间先后在美国斯坦福大学进行博士后/访问学者研究。主要从事社会人口转型与危机管理、健康风险与公共政策分析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完成多项国家级及国际合作项目。已出版专著2部,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SSCI检索4篇、被《新华文摘》转载1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4篇。

  • 性别失衡的社会风险研究
    刘慧君 朱正威 果臻 李树茁 出版时间: 2014年08月
    全书在性别失衡与社会转型的双重背景下,系统地研究了中国人口性别结构与社会公共安全系统之间的深层交互关系。主要研究工作包括:辨识了性别结构失衡的系统性风险;探讨了中国性别结构失衡下社会风险的放大机制与传导突变机制;分析了对性别失衡社会风险实施根源性治理和缓解性治理的途径与方法。此书是西安交通大学长期从事性别失衡与公共安全问题研究的重要标志性成果,是其在系统地研究性别失衡后果的过程中,进一步研究性别失衡社会风险传导放大及其应对的重要成果。从理论与实证两条途径趋近,建构了性别失衡社会风险产生、传导和放大的理论途径与机制模型,澄清了性别失衡与社会安全风险的因果关系问题,提出了性别失衡社会风险治理和阻断的对策。
  • 艾滋病的跨区域扩散与统筹治理
    刘慧君 肖群鹰 出版时间: 2014年09月
    HIV/AIDS的快速传播造成了严重的公共健康危机。本书以复杂性科学为方法论指导,以风险的社会放大理论为依据,融合脆弱性、传染病和复杂社会网络理论,在分析艾滋病传播扩散态势及模式演化的基础上,采用多主体仿真方法研究人口流动背景下艾滋病跨区域扩散的影响机制,并采用社会网络和政策分析的方法分析艾滋病防控体系的结构及其动态演化,评估新时期艾滋病政策的防控效果,为阻断艾滋病跨区域扩散风险提供理论辅助与政策支持,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与政策价值。
  • J省治理模式总结
    出版时间: 2012年09月
    本章是J省性别失衡治理模式。总结了J省的治理模式和特点,在此基础上对J省和全国的性别失衡治理提出了政策建议,旨在为东部地区的性别失衡治理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
  • 艾滋病的跨区域扩散与统筹治理的绪言
    出版时间: 2014年09月
    本文主要阐述这样几个问题:一是分析人口流动背景下跨区域艾滋病扩散及其治理研究的背景与意义;二是对本研究涉及的基本概念和重要理论进行说明;三是提出本研究的框架和思路。目的在于说明研究艾滋病跨区域扩散的视角与意义、内容、方法和体系安排,通过对研究思路的梳理,为后继研究奠定基础。
    关键词:
  • 艾滋病的跨区域扩散与统筹治理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出版时间: 2014年09月
    本文评述国内外学术界对于人口流动背景下艾滋病跨区域扩散的研究成果及其最新进展,包括对艾滋病和人口流动等相关基本概念的界定,艾滋病传播的影响因素研究,以及对中国人口迁移与艾滋病传播的现状、分布特征和干预的研究等。重点对国内外有关艾滋病跨区域传播影响因素的研究进行评述。
    关键词:
  • 中国省际人口迁移与艾滋病传播现状
    出版时间: 2014年09月
    本文从省际人口迁移和艾滋病扩散两方面,描述和评价我国人口大规模、远距离、跨区域流动背景下艾滋病扩散的现状。在省际人口迁移方面,利用全国人口普查与抽样调查数据,描述1985~2005年我国区域人口迁入、迁出与互迁的态势。在艾滋病传播方面,利用卫生部监测数据,描述1985~2012年我国艾滋病感染的基本特征与变化态势。
    关键词:
  • 流动人口艾滋病感染典型案例研究
    出版时间: 2014年09月
    本文采取典型案例分析方法,探析艾滋病经性途径传播的个案,包括个人感染案例,以及群体的感染案例,以及反映艾滋病扩散的案例。由于文化的差异,以及数据获取难度的不同,个案案例采用中国大陆地区的,性关系网络采用西方社会的。通过典型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个体在艾滋病感染中的地位与作用,可以观察到流动人口究竟如何在迁移的性关系网络中发挥桥梁作用。
    关键词:
  • 艾滋病空间传播探测算法与分析模型研究
    出版时间: 2014年09月
    本文研究跨区域人口迁移与艾滋病扩散地理分布结构的分析算法,主体工作是基于层级聚类和多智能体(Multi-Agents,MAS)技术,开发一种有向加权网络社团结构挖掘算法。使用新算法,对1990年、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和1995年、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中的省际迁移数据进行分析,探测我国省际人口迁移网络的集团结构,分析艾滋病传播的地理圈结构,并据此探讨分区域人口流动与艾滋病感染的组群效应。此外,本章还建立了人口迁移轨迹与艾滋病区域分布对应关系的空间分析模型。
    关键词:
  • 艾滋病跨区域扩散机理研究
    出版时间: 2014年09月
    本文研究跨区域人口迁移与艾滋病扩散之间的影响机制,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相关性研究,首先,进行省际迁移与艾滋病感染的空间分布关联分析;其次,进行省际迁移与艾滋病跨区域扩散的空间组群效应分析。基于前一章开发的新算法,对1990~2005年中国省际迁移数据进行分析,确定我国省际人口迁移网络的集团结构,分析集团内部的人口迁移与艾滋病传播的组群效应特征。二是研究艾滋病跨区域扩散的机制,采用多主体仿真方法,模拟伴随人口跨区域流动而产生艾滋病扩散的现象和行为,分析人口迁移导致艾滋病跨区域扩散的影响机制,分析人口流动背景下的艾滋病传播机理。
    关键词:
  • 城市HIV传播的动力学模型与机理研究
    出版时间: 2014年09月
    构造传染病动力学模型分析与研究艾滋病传播,是生物数学建模分析的常见项目。本章以SIR模型为基础,以城市为分析对象,开发跨地域艾滋病传播动力学模型,并采用深圳市相关人口与传染病数据进行仿真分析,透视城市艾滋病传播与扩散的动力学机理。
    关键词:
  • 中国艾滋病防控政策体系评估
    出版时间: 2014年09月
    本文将从政策内容和组织关系两方面,分析我国艾滋病防控政策体系。分析在艾滋病传播的不同阶段,我国艾滋病防控政策发生的调整变化,探讨所采取政策措施的正当性;分析参与艾滋病防控政策制定各部门的协调联动关系,探析他们之间的权力、资源和信息分配情况。
    关键词:
  • 艾滋病跨区域扩散统筹治理对策研究
    出版时间: 2014年09月
    艾滋病的传播与扩散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中国虽然是一个艾滋病低流行国家,但是由于人口基数庞大、艾滋病扩散速度过快,中国政府仍面临着巨大压力。1985年中国首次出现AIDS病例,艾滋病在中国传播了近三十年。在此期间,中国社会的艾滋病跨地域扩散与政府艾滋病防治,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本章将基于先前各章的研究成果,利用艾滋病控制政策评估结论,以及人口大规模流动背景下的艾滋病扩散模式,思考艾滋病跨区域扩散统筹治理对策。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