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郑筱筠
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个人简介: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佛教研究中心副秘书长,《世界宗教文化》副主编、博士生导师,中国宗教学会常务副会长。研究方向为南传佛教、宗教慈善。

    暂无内容
  • 2014年中国宗教慈善报告
    出版时间: 2015年06月
    2014年,中国宗教慈善的外扩力和速度都有所增加,综观宗教慈善活动的项目和运作模式,可以说是在“循规蹈矩”地进行。2014年中国宗教慈善活动的特点是注重“内外兼修”,低调外扩,逐渐积累了一些相对成熟的宗教慈善活动经验,各个宗教慈善组织相互学习和借鉴,强调“固本强身”的“内修”“练内功”,在机制和运行层面夯实自身的组织建设。同时,一方面积极“向下行”,进入基层、社区,着力帮助社会基层边缘群体和弱势群体;另一方面,积极向外走,努力进入国际视野,加入国际慈善活动领域。主张在活动中实践文化慈善、慈善心灵。未来随着国家政策层面的日益规范化和指导性意见的出台,中国宗教慈善将面临慈善新格局的挑战和机遇。
    关键词:
  • 2012年度中国宗教慈善发展报告
    出版时间: 2013年06月
    2012年是中国宗教慈善事业重大的分水岭,随着《关于鼓励和规范宗教界从事公益慈善活动的意见》的出台和“宗教慈善周”活动的开展,宗教界开始经历一场自身内部的变革和转型,各宗教慈善组织积极探索社会转型大背景下的宗教慈善模式,使中国宗教慈善活动稳步而又活跃地发展,宗教界的慈善公益活动逐步从零散、自发、单一状态,转变为有系统、有组织、多元化的发展格局,这将大大提升宗教界慈善公益事业的正能量。
    关键词:
  • 2015中国宗教慈善报告
    出版时间: 2016年06月
    2015年度是中国宗教慈善事业较为活跃的一年。中国宗教慈善组织在“内外兼修”的动力推动下,进行慈善“老资格”成员的“逆生长”,努力进行内在慈善运作机制的自我提升。持续打造宗教慈善品牌,扶贫济困的慈善活动成为宗教慈善组织的重点。与此同时,“微慈善”项目成为宗教慈善活动的一个新平台。随着“互联网+慈善”新时代的到来,中国宗教慈善面对挑战,也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关键词:
  • 2013中国宗教慈善报告
    出版时间: 2014年05月
    2013年是中国宗教慈善事业理性发展的一年,也是慈善事业机制逐渐寻求完善的一年。这一年发生的几个重要事件成为宗教慈善事业的“慈善地标”。同时,宗教界在各个“慈善地标”的影响下,积极调整发展格局,理性发展。因此,在2013年表现出以下发展特征:中国宗教慈善公益事业努力探索,在活动中逐渐形成了“宗教慈善周”品牌效应;在保持传统项目优势的同时,也打造了自己的特色项目效应;建立了高视野的平台效应,形成了绩效机制的“玻璃口袋”效应;同时还继续深入探索发展宗教界独具特色的文化慈善和心灵慈善效应。但是在现代社会转型时期,未来宗教慈善公益事业面临诸多严峻挑战。对宗教公益慈善事业而言,只有把宗教慈善组织的自身力量嵌入社会福利和社会服务的整体系统中,实现慈善资源优化配置,才能发挥宗教民间慈善力与政府福利制度、社会服务体系合力的最大效用。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