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2013中国宗教慈善报告

作者:
郑筱筠
出版日期:
2014年5月
报告页数:
19页
报告字数:
16063字
所属图书:
中国慈善发展报告(2014)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2013年是中国宗教慈善事业理性发展的一年,也是慈善事业机制逐渐寻求完善的一年。这一年发生的几个重要事件成为宗教慈善事业的“慈善地标”。同时,宗教界在各个“慈善地标”的影响下,积极调整发展格局,理性发展。因此,在2013年表现出以下发展特征:中国宗教慈善公益事业努力探索,在活动中逐渐形成了“宗教慈善周”品牌效应;在保持传统项目优势的同时,也打造了自己的特色项目效应;建立了高视野的平台效应,形成了绩效机制的“玻璃口袋”效应;同时还继续深入探索发展宗教界独具特色的文化慈善和心灵慈善效应。但是在现代社会转型时期,未来宗教慈善公益事业面临诸多严峻挑战。对宗教公益慈善事业而言,只有把宗教慈善组织的自身力量嵌入社会福利和社会服务的整体系统中,实现慈善资源优化配置,才能发挥宗教民间慈善力与政府福利制度、社会服务体系合力的最大效用。

关键词:

品牌效应宗教慈善“慈善地标”

作者简介:

郑筱筠: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佛教研究中心副秘书长,《世界宗教文化》副主编、博士生导师,中国宗教学会常务副会长。研究方向为南传佛教、宗教慈善。

文章目录
聚焦2013年中国宗教慈善活动“地标”
  • (一)国家7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弃婴相关工作的通知》
  • (二)国家宗教事务局《关于继续开展“宗教慈善周”活动的通知》
  • (三)2013年度是宗教界成立基金会的“丰收之年”,它标志着中国宗教慈善公益事业又上一个新台阶
  • (四)宗教慈善机构与各方合作在北京举办“中国民间儿童养育研讨会”
2013年度中国宗教慈善的理性发展
  • (一)各地政府部门和宗教界继续开展“宗教慈善周”活动,打造品牌效应
  • (二)传统慈善项目取向明显,形成宗教慈善的优势品牌
  • (三)项目开始分流,各宗教慈善组织突出自己特色,形成自己的特色品牌
  • (四)宗教慈善组织积极多方进行横向联合,打造平台效应
  • (五)国际性宗教慈善基金会进入中国内地开展活动,并借助国际平台交流,形成了一定的国际效应,同时也推动了大陆宗教慈善活动的开展
  • (六)明确宗教慈善的使命,继续着力打造文化慈善、心灵慈善品牌效应
  • (七)努力建立宗教慈善活动的绩效机制,积极打造“玻璃口袋”效应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