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赵文
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
个人简介:

南京农业大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国民收入分配,被授予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拔尖人才称号。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对策信息对策研究类特等奖、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经济学优秀论文奖、中国农村发展研究奖提名奖等奖项多次。

  • 农村劳动力就业与收入研究
    赵文 出版时间: 2023年10月
    近年来,农村转移人口的规模增速明显下降,老年农民工回流现象明显,人口区域布局呈现新特征。同时,中部地区经济增长明显加速,崛起态势正在形成之中。从城乡的角度来观察,进城务工人员的就业正规化、雇员化提高了国民收入分配中的劳动报酬份额,这产生了两个结果。一是社会保险基金累计结余快速增加,但这部分增量资金大部分流入资本市场,居民可支配的那部分劳动报酬份额下降,劳动报酬份额提高对扩大内需的增益不大,且提高了企业用工成本,供求两个方面压缩用工需求,压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二是由于劳动报酬中居民可支配的份额下降,实际工资提高速度相对放缓,加上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乡村振兴战略客观上的拉动作用,阈值效应显现,就业市场中总供给和总需求曲线双双向左移动,就业雇员化和农村人口市民化的动力转弱。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和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共同建立的国情调研基地,本期项目的主题是“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劳动力就业与收入研究”。从主题出发,课题组就江西省农村农业基本情况、省际农村劳动力流动、农村转移人口的就业与收入等情况,对南昌、宜春、赣州进行了十余次调研,形成了研究报告。主要参加人包括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的部分科研骨干和青年学者,以及江西省社科院和江西财经大学的同仁。研究发现:①乡村振兴助力农民增收,但不同地区和收入组间仍存在较大差异。②江西省农村劳动力整体受教育程度偏低、技能不足,多数进城务工的劳动力只能局限于强度大、就业面窄的简单劳动,劳动力素质与城市产业多样化和高级化的需要不相适应;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普遍从事非农工作,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老龄化”现象突出。③劳动力转移方面,由于虹吸效应,大量农村劳动力外流入广东、浙江等经济大省,在省外就业人数多于在省内就业人数;随着乡村振兴的推进,江西省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创业就业,拓展了农民的就业空间和增收渠道,近年来省内从业(离乡不离省)的比重持续上升。④新经济发展对进城农民工促就业提收入具有重要意义。⑤疫情显著地影响劳动力流动。从2021年4月开始,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6省市的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低于全国水平,这一现象延续至今,与2020年流入地消费大幅度高于全国水平的态势截然相反,与2019年的形势也相反,说明东南沿海地区就业压力较大,劳动力从沿海地区回流内地的趋势还在继续。⑥居民收入差距持续加大。农村劳动力处于就业金字塔的底部,增收难度相对加大。通过江西省农村劳动力就业与收入特点分析,针对性地提出以下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和农民增收的政策建议:(1)重点关注低收入农民,加大信贷支农力度,广泛开辟欠发达地区农民增收渠道。(2)加强就业服务和技能培训,提升农村劳动力就业权益保障水平。(3)多措并举推进乡村振兴,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提升吸纳能力、激发就业活力。(4)促进平台经济发展,探索适合新就业形态的社会保险形式。
  • 农民工收入水平与变化:基于不同来源数据的估计
    出版时间: 2011年08月
    本文首先分析了流入地法调查数据与流出地法调查数据,然后解析以宁波外来农民工的空间分布和收入特征,接着比较外来农民工与本地劳动者的收入差距,最后进行总结与思考。
    关键词:
  • 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统计的影响
    出版时间: 2011年08月
    本文首先提到城镇住户调查难以涵盖举家进城的农民工,其次指出农村住户调查中家庭外出从业成员收入难以调查,再次说明城市住户调查遗漏了大量应调查进城的农民工并且对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进行了再估计,最后进行总结和讨论。
    关键词:
  • 投资刺激就业的国际经验
    出版时间: 2010年07月
    就业形势的好坏不仅取决于经济运行,而且取决于政府就业政策的实施。国际经验表明,无论在经济常态下还是在经济危机期间,政府采取的宏观经济政策是否着重促进就业,以及政府如何处理增长与就业的关系,都会对就业形势产生很大影响。本章首先从理论角度分析了投资与就业的关系,然后介绍投资带动就业的评估方法,再次考察了国外在经济常态和非常态下政府促进就业的做法,最后分析外国投资带来就业的评估机制。
    关键词:
  • 2019年社会团体发展报告
    出版时间: 2020年10月
    政府工作报告曾多次提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支持社会组织健康发展。社会团体是社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的社会团体在数量上持续增长,在特定领域如扶贫助困、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实现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本报告对2019年我国社会团体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回顾,分析了社会团体2019年的总量及省域分布情况,并借助泰尔指数进一步测算了各区域发展的空间差异。在此基础上,报告分析了京津冀地区、长江经济带地区等重大国家战略发展区域的社会团体发展情况,发现地域之间、区域内部的社会团体分布不均衡。此外,报告还分析了社会团体的结构分布及其经济贡献。最后,报告建议社会团体的发展应明确新时代公民社会的需求,提升服务质量;把握好“放”和“管”的度,留出更多社会团体自主发展的空间;鼓励高文化素养的人参与到社会团体建设中,推动社会团体专业化水平提升;提升社会团体自身整合社会资源的能力。
    关键词:
  • 2020年中国社会团体发展报告
    出版时间: 2021年10月
    社会团体是我国社会组织的重要类型,近年来我国的社会团体在数量上持续增长,在特定领域如扶贫助困、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报告对2020年我国社会团体的发展情况进行报告,并运用泰尔指数进一步测算了各区域社会团体发展的空间结构差异。在此基础上,报告分析了京津冀地区、长江经济带地区、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地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区域等重大国家战略发展区域的社会团体发展情况,发现地域之间、区域内部的社会团体分布不均衡。此外,报告还分析了社会团体的结构分布及其经济贡献,多方位反映我国社会团体的发展状况。最后,围绕社会团体在我国“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功能定位,报告建议要进一步加强社会团体党的建设;推动与完善与社会团体相关的立法执法工作;推进“放管服”改革,提升社会团体发展的自主性;通过分类管理推动社会团体多元化发展。
    关键词:
  • 人口达峰与收入分配
    出版时间: 2023年11月
    人口达峰意味着我国经济面临总需求相对下降的风险,制约经济循环、阻碍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增长。这种收入差距的扩大,长期积累的结果可能表现在要素的供求关系推动要素报酬分配格局发生变化,以及生活环境和质量在不同收入阶层的分化,最终压低中低收入群体的生育水平,带来更大的经济下行风险。因此,要注重发挥涓滴效应,通过扩大就业拉动普通劳动者的收入增长,还要关注和抑制收入分配不当对人口结构的负面作用,以期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实现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关键词:
  • 农村转移人口就业和收入——新经济对就业和收入的拉动
    出版时间: 2023年10月
    新经济对进城农民工促就业、提收入具有重要意义,是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未来,灵活就业、身兼数职可能成为常态,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应做到“稳中容变”,在满足就业的灵活性流动性、扩大就业规模和收入规模之后,再考虑加强民生保障。目前的社保制度是适合工业化大生产的制度,新就业形态是不是适合在工业社保制度下运行,仍需要时间观察。
    关键词:
  • 基于投入产出表劳动者报酬的就业结构估算
    出版时间: 2023年10月
    “中部崛起”战略是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推进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是新发展格局下“中部崛起”战略的一次全面升级,将为实现全国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具有全局性、战略性意义(蒋金法,2021)。人口和就业的集聚以及结构优化是中部崛起的重要支撑。本文对江西省的就业结构进行估算并进行全国比较。出于种种原因,目前统计部门尚没有公开全部行业就业的数据,省级的相关数据则更少。本文基于地区投入产出表提供的分行业劳动者报酬数据,结合统计部门提供的分行业城镇单位就业、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和私营、个体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估算2007年、2012年、2017年各省份各行业的总体就业数据,并区分城镇单位与私营个体就业,从而全方位地了解各省就业的行业结构,各行业的私营、个体和单位就业结构及变化等信息。
    关键词:
  • 景德镇市农民工就业调研报告
    出版时间: 2023年10月
    景德镇市位于江西省东北部,是江西省地级市,著名瓷都。根据地方相关部门提供的资料和课题组调研的资料,笔者整理了景德镇市农民工就业调研报告。2021年,景德镇市常住人口为162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02.31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为6.5∶44.2∶49.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8049元。景德镇市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决策部署,稳就业举措全面落地,劳动力市场需求升温,就业形势逐季好转,至2021年已总体稳定、好于预期。
    关键词:
  • 奉新县制造业转型和就业
    出版时间: 2023年10月
    奉新县临近南昌,是劳动力流出地。奉新县制造业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食品加工、纺织和竹木加工是奉新县的三大传统优势产业。近年来,需求疲软、环境约束加大、劳动力成本提高,以纺织业为代表的传统行业亏损面扩大。在用工成本不断提高的大环境下,传统行业要怎样迎合要素禀赋结构的变化和社会需求的变化,怎样降低用工需求、降低劳动报酬成本在总产出中的比重、以资本代替劳动,是当地亟待解决也是我国工业发展中有代表性的问题。奉新县注重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借助优美环境发展“生态+大健康”产业,探索一条生态友好型制造业发展之路。光伏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发展势头良好,正在成为当地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在疫情防控新形势下,奉新县工业经济较快恢复并取得了新的进展。 奉新案例分析对于探索中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对就业的影响具有一定意义,尤其对于以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要发展动力的城市而言,奉新的经验更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