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范伟军
机构:深圳市社会科学院
个人简介:深圳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长期从事改革、创新和社会治理、城市发展政策制定与研究。多次参与深圳市委、市政府重大改革文件的研究和制定。主编《世界湾区发展指数研究报告(2022)》《改革开放的尖兵——深圳经济特区新探索》著作2部,参与编撰《东南亚六国国情研究》等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国情研究著作5部。主持完成《深圳营商环境改革》等各类研究报告60多个,参与起草《深圳建设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规划编制》等各类政策文件70多个。
  • 深圳社会治理与发展报告(2022)
    方映灵 范伟军 出版时间: 2022年10月
    《深圳社会治理与发展报告(2022)》分析了2021年深圳市社会治理的基本情况、主要特点和成就,并对2022年深圳市社会治理发展进行了展望。本书认为,2021年,深圳市的社会治理取得较大进步,九大类民生支出3197亿元,增长12.6%,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达70%。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8万元,增长8.2%。新增基础教育学位13.1万个,南方科技大学入选“双一流”建设高校。新增三甲医院7家,全市各类卫生机构数量达到5241家。建设筹集公共住房9.7万套(间)、供应分配4.2万套(间)。全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12条,运营里程431公里(含有轨电车)。城市安全方面,生产安全事故、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分别下降9.1%、11.8%,全市110接报刑事治安警情9.68万起,比上年下降20.2%,电诈警情数、案件数和诈骗刑事警情数、案件数四项指标比上年大幅下降42%、26%和28%、34%。养老方面,全市建成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112家,星光老年之家600家,长者饭堂及助餐点263家,居家养老定点服务机构66家,基本实现居民社区养老服务全覆盖。深圳市已逐步形成具有超大型城市特点和规律的治理经验,先后两次在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会上作经验交流。本书还针对未成年人保护、托育行业人才培养、家庭养老病床与家庭病床联动模式、足球场地对外开放、三孩政策影响下的市民生育意愿、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执行情况等进行了专题研究。研究发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颁布实施以来,深圳市已逐步建立了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六大保护”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新格局。托育方面,深圳市托育机构保育人员素养整体得分在3.3~3.8分(总分5分),处于中等水平,需要通过组建专业化讲师队伍、链接专业化科学化社会资源、搭建智慧化高效化线上平台等继续加强托育行业人才培养。家庭养老床位方面,深圳市力图形成特色鲜明、功能显著的“家庭养老床位”与“家庭病床”两床联动模式,有效解决广大居家老年群体面临的各类医养痛点、难点问题。在深圳市足球场地开放情况方面,社会足球场地和学校足球场地的开放情况评分处于中等水平,需要从标准制定、风险管理、科技支撑、普及推广等方面提高深圳市足球场地的开放度和开放效益。
  • 深圳社会治理与发展报告(2023)
    方映灵 副主编 ; 范伟军 主编 出版时间: 2023年08月
    《深圳社会治理与发展报告(2023)》是由深圳市社会科学院组织编撰的年度性报告,是深圳蓝皮书系列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由总报告、社会治理篇、民生篇、群团篇、专题篇、“马峦模式”专篇六部分组成,系统总结了2022年深圳市社会治理的基本情况、主要特点和成就,并对2023年深圳市社会治理发展进行了展望,提出了对策建议。2022年,深圳市的社会治理取得可喜进步。社会治安状况持续向好,全市共接刑事治安总警情12.3万起,比上年下降20.1%,连续两年获得群众安全感和公安工作满意度全省“双第一”。基层社会治理不断创新,出台《深圳经济特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条例》,打造“网格员+楼栋长”深度融合的网格“微治理”模式,“深平安”社会治理平台建设标准在全省引领示范。积极推进行政复议制度创新,出台全国首个行政复议领域地方标准《行政复议服务保障规范》,行政复议的“主渠道”作用进一步彰显。在卫生方面,深圳市统筹疫情防控和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完成医疗卫生固定资产投资超230亿元;医疗卫生机构数量达到5929家,比上年增加688家;新增床位1920张。在养老方面,截至2022年底,全市共有养老机构76家,街道长者服务中心51家,设在老龄化社区的社区长者服务站68家,长者饭堂及助餐点380家,实现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社会工作行业健康发展,持有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人数为36874人,同比增长24%,相关的社会组织294家,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项目660余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社工项目662个。本书还针对劳动就业、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未婚青年婚恋等进行了专题研究。研究认为,随着产业的不断转型升级,深圳就业供需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应充分发挥数字经济稳就业的支撑作用、现代产业体系的就业吸纳作用、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去存量”作用以及教育供给产业创新人才需求的精准匹配作用,以高质量就业保障深圳高质量发展。深圳已逐步建立起覆盖全市包括疾病预防控制、慢性病防治、妇幼保健、精神卫生等专业领域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制度设计合理,主要措施得力,积累了不少可供借鉴的宝贵经验。深圳作为全国最年轻的一线城市,结婚率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经济压力、恐婚、个人理念与发展冲突、职场压力等是造成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本书还设有“马峦模式”专篇,分别从党的建设、智慧化、安全生产、交通综合治理方面对坪山区马峦街道的基层治理实践进行了系统总结和深入探讨,认为马峦街道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民生诉求系统”的改革举措、“安全员建在班组上”的安全生产制度以及“微设计微改造”的交通综合治理机制创新性强、成效显著,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 深圳社会治理与发展报告(2024)
    范伟军 主编 ; 吴燕妮 副主编 出版时间: 2024年10月
    《深圳社会治理与发展报告(2024)》是由深圳市社会科学院组织机构专家、高校学者以及政府部门研究人员撰写的年度性报告。本书系统总结了2023年深圳市社会治理的基本情况、主要特点和成就,并对2024年深圳市社会治理发展进行了展望,提出了对策建议。本书由总报告、民生治理篇、基层治理篇、市域治理篇、公益治理篇、数字治理篇、社会调查篇7部分组成。总报告指出,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2023年,深圳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广东省委关于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部署要求,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保持稳定,社会事业持续高质量发展,民生福祉稳步增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稳步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能力进一步提升。2023年,深圳市获批(获评)首批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首批国家市域产教联合体、全国健康城市建设样板市、国家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试点城市、全国网络文明典型案例城市等一系列称号,连续两年在平安广东建设考评中排名第一。民生治理篇紧扣教育、医疗、公共交通、养老、住房保障、兜底民生服务等市民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发现,深圳市的基础教育实现“量质双升”,高水平大学建设全面提速,职业教育发展形成“标杆”;优质高效医疗服务体系加快形成,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评价连续3年排名全省第一;公共交通服务提质增效,高峰时段全市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57.9%,城市轨道交通单日客流量达“千万级”;逐步构建起涵盖基本养老保障与福利优待、机构与居家社区相协调、颐养康养相结合的现代化智慧养老服务体系。本书还在分析民生服务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形势的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基层治理篇围绕新时代“枫桥经验”、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社会矛盾化解、物业服务企业参与社会治理等领域进行研究,提出深圳应把握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内涵和特点,进一步推动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创新发展和实践推广,加快构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和维护社会稳定长效工作机制,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深圳、法治深圳,着力在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上走在前、做示范。市域治理篇围绕超大城市市域社会治理风险防范、社会治安、城市安全等领域进行研究,提出深圳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能力不断增强,逐步走出了一条“符合超大型城市特点和规律的治理新路子”,在五大风险系统防范、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构建、地面坍塌防治精细化管理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公益治理篇重点分析了生活垃圾分类志愿服务、公益基金会、网络微公益捐赠行为的发展现状。研究发现,垃圾分类是个系统工程,志愿服务作为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的重要手段,对推动垃圾分类具有关键意义。公益基金会方面,截至2023年底,深圳共有527家基金会,其中慈善组织占83%,基金会数量和规模持续增长,并肩负起推动共同富裕的时代使命。通过抽样调查数据发现,深圳居民参与网络微公益捐赠整体水平较高,但存在性别差异、年龄差异、户籍差异等。数字治理篇围绕数字社会下治理手段和治理方法的改变开展研究。通过阐述数字社会创新在就业市场变革、教育和培训、医疗健康等领域的具体应用与成效,为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通过分析深圳市直播经济依托的区位优势、政策优势和产业集聚效应,以及面临的品牌缺位、对实体经济拉动不明显等问题,提出要在政府服务管理、直播营销等方面继续发力,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等对策建议。通过分析超大城市数字治理的经验以及深圳数智化治理的探索,提出应当进一步以数字技术赋能超大城市治理。社会调查篇针对青少年互联网运用、住宅物业服务收费管理模式、市民就业状况、家庭教育、深港社会融合等社会热点专题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 深圳行业协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出版时间: 2015年06月
    加快发展行业协会对推动转型升级、优化社会治理结构、提高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等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深圳行业协会在机构发展、运作机制、政社关系、参与国际事务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大发展,但在发展和管理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推动深圳行业协会的进一步发展,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完善规范、扶持和培育行业协会发展的制度安排。
  • 数字社会创新:以数字解决方案应对社会挑战
    出版时间: 2024年10月
    本报告深入探讨了在全球化和数字化背景下人类社会面临的多重挑战与数字社会创新的潜力。通过分析数字技术在解决环境污染、全球变暖、失业、老龄化等复杂社会问题中的创新应用,本报告揭示了数字社会创新作为未来社会发展新趋势的必然性。数字社会创新不仅关注技术创新,更强调社会创新,旨在通过科技支持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增进民众福祉。本报告结合国际实践案例,详细阐述了数字社会创新在就业、区域发展、生活环境改善、教育和培训、医疗健康等领域的具体应用与成效,为构建更加和谐、可持续的社会提供了宝贵的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