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范伟军
机构:深圳市社会科学院
个人简介:深圳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长期从事改革、创新和社会治理、城市发展政策制定与研究。多次参与深圳市委、市政府重大改革文件的研究和制定。主编《世界湾区发展指数研究报告(2022)》《改革开放的尖兵——深圳经济特区新探索》著作2部,参与编撰《东南亚六国国情研究》等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国情研究著作5部。主持完成《深圳营商环境改革》等各类研究报告60多个,参与起草《深圳建设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规划编制》等各类政策文件70多个。
  • 深圳社会治理与发展报告(2021)
    方映灵 副主编 ; 范伟军 主编 出版时间: 2021年09月
    《深圳社会治理与发展报告(2021)》分析了2020年深圳市社会治理的基本情况、主要特点和成就,并对2021年深圳市社会治理发展进行了展望。报告认为,2020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也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深圳市的社会治理取得了长足进步,全市九大类民生支出2838.5亿元,占财政支出的近七成。其中,教育、卫生健康、住房保障、交通运输支出分别增长18.8%、31.3%、36.1%和37.9%。教育事业超常规发展,2020年新增基础教育学位11.1万个,创历史新高,全市公办园在园儿童数占比达50.85%,公办园、普惠园在园幼儿占比达86.41%。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发展,全市床位数、执业医师数分别比“十二五”期末增长了50%和47%,整合型优质高效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巩固完善。“轨道交通为骨架、常规公交为网络、出租汽车为补充、慢行交通为延伸”的一体化公共交通体系进一步发展完善。“1336”高水平养老服务体系加速形成,特别是在推动街道和社区养老、养老服务供给多元化、智慧智能养老等方面取得新进展。“4+2+2+2”住房供应与保障体系建设稳步推进,“9+3”民政设施建设全面推进,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升。报告还针对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疫情期间社会工作介入急难救助服务、疫情期间城市治理、疫情期间基础教育线上教学、深圳市家庭发展能力等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研究发现,深圳市的城市治理现代化主要是在党的领导下,发挥法治、市场、科技等的支撑作用;运用社会工作个案管理服务模式,可以建构社会支持网络促进资源整合,动态调控实务目标推动个案管理实施,有利于实现临时安置点的平稳疏散,能够让安置点人员在回归社会的同时恢复或建构社会支持体系;深圳市家庭的经济发展能力、社会支持能力、素质提升能力、健康维持能力稳步提升,但是生活负担能力有所下降,特别是房价收入比、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与收入比得分偏低;疫情期间深圳市基础教育在线教学的整体效果良好,家长和学生的认同度较高,不过也给学生的用眼带来很大压力,造成学业的两极分化等问题。2021年是深圳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关键一年,深圳市的社会治理需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共建共治共享方向,注重在顶层架构、体制机制、动力范式、举措手段、保障措施等方面实现生态系统化的创新突破,积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深圳特点的市域社会治理新模式。
  • 深圳社会治理与发展报告(2022)
    方映灵 范伟军 出版时间: 2022年10月
    《深圳社会治理与发展报告(2022)》分析了2021年深圳市社会治理的基本情况、主要特点和成就,并对2022年深圳市社会治理发展进行了展望。本书认为,2021年,深圳市的社会治理取得较大进步,九大类民生支出3197亿元,增长12.6%,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达70%。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8万元,增长8.2%。新增基础教育学位13.1万个,南方科技大学入选“双一流”建设高校。新增三甲医院7家,全市各类卫生机构数量达到5241家。建设筹集公共住房9.7万套(间)、供应分配4.2万套(间)。全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12条,运营里程431公里(含有轨电车)。城市安全方面,生产安全事故、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分别下降9.1%、11.8%,全市110接报刑事治安警情9.68万起,比上年下降20.2%,电诈警情数、案件数和诈骗刑事警情数、案件数四项指标比上年大幅下降42%、26%和28%、34%。养老方面,全市建成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112家,星光老年之家600家,长者饭堂及助餐点263家,居家养老定点服务机构66家,基本实现居民社区养老服务全覆盖。深圳市已逐步形成具有超大型城市特点和规律的治理经验,先后两次在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会上作经验交流。本书还针对未成年人保护、托育行业人才培养、家庭养老病床与家庭病床联动模式、足球场地对外开放、三孩政策影响下的市民生育意愿、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执行情况等进行了专题研究。研究发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颁布实施以来,深圳市已逐步建立了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六大保护”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新格局。托育方面,深圳市托育机构保育人员素养整体得分在3.3~3.8分(总分5分),处于中等水平,需要通过组建专业化讲师队伍、链接专业化科学化社会资源、搭建智慧化高效化线上平台等继续加强托育行业人才培养。家庭养老床位方面,深圳市力图形成特色鲜明、功能显著的“家庭养老床位”与“家庭病床”两床联动模式,有效解决广大居家老年群体面临的各类医养痛点、难点问题。在深圳市足球场地开放情况方面,社会足球场地和学校足球场地的开放情况评分处于中等水平,需要从标准制定、风险管理、科技支撑、普及推广等方面提高深圳市足球场地的开放度和开放效益。
  • 深圳社会治理与发展报告(2023)
    方映灵 副主编 ; 范伟军 主编 出版时间: 2023年08月
    《深圳社会治理与发展报告(2023)》是由深圳市社会科学院组织编撰的年度性报告,是深圳蓝皮书系列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由总报告、社会治理篇、民生篇、群团篇、专题篇、“马峦模式”专篇六部分组成,系统总结了2022年深圳市社会治理的基本情况、主要特点和成就,并对2023年深圳市社会治理发展进行了展望,提出了对策建议。2022年,深圳市的社会治理取得可喜进步。社会治安状况持续向好,全市共接刑事治安总警情12.3万起,比上年下降20.1%,连续两年获得群众安全感和公安工作满意度全省“双第一”。基层社会治理不断创新,出台《深圳经济特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条例》,打造“网格员+楼栋长”深度融合的网格“微治理”模式,“深平安”社会治理平台建设标准在全省引领示范。积极推进行政复议制度创新,出台全国首个行政复议领域地方标准《行政复议服务保障规范》,行政复议的“主渠道”作用进一步彰显。在卫生方面,深圳市统筹疫情防控和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完成医疗卫生固定资产投资超230亿元;医疗卫生机构数量达到5929家,比上年增加688家;新增床位1920张。在养老方面,截至2022年底,全市共有养老机构76家,街道长者服务中心51家,设在老龄化社区的社区长者服务站68家,长者饭堂及助餐点380家,实现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社会工作行业健康发展,持有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人数为36874人,同比增长24%,相关的社会组织294家,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项目660余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社工项目662个。本书还针对劳动就业、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未婚青年婚恋等进行了专题研究。研究认为,随着产业的不断转型升级,深圳就业供需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应充分发挥数字经济稳就业的支撑作用、现代产业体系的就业吸纳作用、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去存量”作用以及教育供给产业创新人才需求的精准匹配作用,以高质量就业保障深圳高质量发展。深圳已逐步建立起覆盖全市包括疾病预防控制、慢性病防治、妇幼保健、精神卫生等专业领域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制度设计合理,主要措施得力,积累了不少可供借鉴的宝贵经验。深圳作为全国最年轻的一线城市,结婚率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经济压力、恐婚、个人理念与发展冲突、职场压力等是造成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本书还设有“马峦模式”专篇,分别从党的建设、智慧化、安全生产、交通综合治理方面对坪山区马峦街道的基层治理实践进行了系统总结和深入探讨,认为马峦街道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民生诉求系统”的改革举措、“安全员建在班组上”的安全生产制度以及“微设计微改造”的交通综合治理机制创新性强、成效显著,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 深圳行业协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出版时间: 2015年06月
    加快发展行业协会对推动转型升级、优化社会治理结构、提高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等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深圳行业协会在机构发展、运作机制、政社关系、参与国际事务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大发展,但在发展和管理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推动深圳行业协会的进一步发展,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完善规范、扶持和培育行业协会发展的制度安排。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