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刘伊曼
机构:《新京报》
个人简介:

《新京报》环境调查记者。《瞭望东方周刊》记者,曾发表多篇西南水电开发和环境类报道。

    暂无内容
  • 小南海水电站:权力膨胀的典型样本
    出版时间: 2013年04月
    长江的水生生物在各种人为因素的影响下已经遭受了巨大的损害,而中上游的水电开发在利益集团的推动下紧锣密鼓地进行,到了小南海水利枢纽项目,已经呈现“赶尽杀绝”的态势。笔者基于实地考察和对相关单位/专家的采访,还原了小南海水利枢纽工程的项目背景和决策过程:重庆市出于地方利益和政绩的考虑强势推进该项目,主导了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边界修改,并成功使相关国家部委妥协和三峡集团勉强合作。这是为追逐利益和政绩“竭泽而渔”的典型样本。
    关键词:
  • 著名环保人士马军获2012年戈德曼国际环保奖
    出版时间: 2013年04月
    我国著名环保人士、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荣获2012年度戈德曼国际环保奖。戈德曼国际环保奖已有23年的历史,该奖项每年一度,颁发给来自世界有人类居住的六大洲的草根环保英雄。
    关键词:
  • 2015:规划环评的挣扎与阵痛
    出版时间: 2017年04月
    2015年是中国工业化的“副作用”在区域规划“短板”上集中爆发的一年。4月,福建漳州爆炸,古雷镇上万人撤离;6月,上海金山区爆发群体性事件,官方暂停化工区规划环评工作;7月,山东日照岚山一停产8年的化工厂发生连续爆炸,道路封锁、居民撤离,周边复杂交错的管线、罐区使得抢险工作一度危险重重;8月,天津大爆炸,港口区规划布局的混乱引发集中反思;年底,兰州石化的搬迁问题引发兰州新区规划环评争议;等等。《规划环评条例》自2009年生效,而2015年度的事件彰显了其挣扎与阵痛,如何因规划埋下隐患,导致环境风险增大,因安全生产事故带来环境问题,进而因环境矛盾引发社会矛盾。本报告深入具体案例,分析历史上与现实中规划环评的弱点和缺陷,指出为何其难以起到作用,以及未来的改革方向何在。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