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冯喜良
机构: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
个人简介:

1963年生,现任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院长,教授。1991~2000年在日本留学并分别获得经济学学士,社会学硕士、博士学位。2000年4月至2001年3月在日本精神技术研究所工作。2001年3月归国,任教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主要从事劳动关系、劳动社会学、劳动就业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工作。主编《北京养老产业发展报告(2015)》、《北京居家养老产业发展报告(2016)》等书,主持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集体劳动争议的预防与处理机制系统化建构研究”等在内的课题近20项,发表论文20余篇。

  • 北京养老产业发展报告(2015)
    周明明 冯喜良 主编 ; 北京北奥会展有限公司北京怡年老龄产业促进中心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 出版时间: 2015年04月
    随着我国老龄化的进一步发展,养老问题已经成为重要的社会问题。在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过程中,养老机构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报告以北京市为例,分析北京市养老机构的现实状况和未来发展趋势。报告由总报告和六个分报告组成,六个分报告分别为“现实状况篇”“政策导向篇”“市场容量篇”“运营管理篇”“他山之石篇”“理论支撑篇”。报告首先介绍了北京市在养老保障、医疗保障、养老服务和老年优待方面取得的成绩、经验做法、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改进的方向。接着梳理了国家和北京市针对养老机构出台的政策,发现近年来国家对养老机构高度重视,密集出台了很多政策。在准入政策方面,门槛越来越低,但是,标准越来越严。在建设政策方面,政府对养老机构实行导向性扶持,激励机构建设。在运营管理方面,政府采取扶持与监督并行的措施。在市场容量方面,从供给与需求的角度来看,北京市目前养老机构床位缺口在2万张以上,各区县中,西城、东城、石景山区是未来投资的最佳选择,其次是丰台区和海淀区。关于养老机构的运营管理,报告主要从筹建选址、服务内容、入住对象三个方面研究了养老机构的运营模式;从劳动用工存在的问题、风险和对策方面研究了养老机构的用工管理;从养老机构的产权模式选择、民办非企业与企业性质的差异、床位价格确定三个方面研究了养老机构中与财务管理的相关问题。在此基础上,报告分析了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在养老机构发展的政策导向、服务、运营管理以及人才培养方面的经验。最后,报告以福利多元主义的产生、发展与实践为支撑,回顾我国养老机构社会化的发展与实践,提出养老机构社会化服务的定位,以及在社会化服务中多方角色之间的关系,以此对民办养老机构的存在与发展做出理论性回应。本报告系统地深入分析养老机构在发展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如养老机构的政策支持、市场需求容量和养老机构的运营管理等,对打算投资养老机构的投资者来说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于养老机构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完善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同时也可作为老年人了解和选择养老机构的重要依据。
  • 北京养老产业发展总报告(2015)
    出版时间: 2015年04月
    在人口老龄化大背景下,社会化养老方式、运营模式和经营机制亟须建立、健全和完善,养老机构作为社会化养老的重要方式,引入社会资本,采用民营化的手段以激发养老服务的活力,提高效率,提升服务水平是现阶段养老服务的重要举措。本报告在总报告中总结了目前养老机构亟须解决的养老机构的定位、政策扶持、机构性质、规模与选址、服务对象选择、服务内容、劳动用工、成本构成、市场容量9个问题,并做出展望性分析。然后以6个具体详细的分报告支撑总报告的观点和论断。
    关键词:
  • 北京养老产业他山之石篇
    出版时间: 2015年04月
    以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养老事业及养老机构为中心,对养老事业的发展、老年人社会福利的政策导向、养老机构的运营管理和养老服务事业人才培养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借鉴。同时对日本养老机构发展的新动向,如IT养老院、老老护养等做了简要介绍。
    关键词:
  • 中国企业冲突性劳动争议的形成与预防机制研究
    出版时间: 2011年04月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中国的劳动关系正在经历着由行政化向市场化的转变,其形态和调整模式也随之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企业和劳动者开始逐步形成了各自的利益主体和权利主体。如何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是中国企业进一步改革发展的重要环节。随着劳动合同法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实施,劳动者的维权意识不断提高,企业微观劳动关系层面所发生的劳动争议持续增加。本文介绍了冲突性劳动争议的形成机理、主要特征和预防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
  • 新常态下中国企业劳动争议状况分析
    出版时间: 2016年09月
    本文聚焦于2015年中国劳动关系的变化以及劳动争议的发展特征,对新常态下中国企业劳动争议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指出:第一,劳动争议案件数量居高不下且呈逐年递增态势,不同区域间劳动争议差异显著;第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助推劳动关系发展,同时,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引发劳动争议的增加;第三,在经济新常态下,由产业转型、劳务派遣转型、拖欠工资、新技术新业态等因素引发的劳动争议不断增多。改革传统理念,适应新形势、新问题,加强法制建设,加强政策制度落实等措施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基础。
    关键词: